中新网4月1日电 最新一期《证券市场周刊》载文指出,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措施背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那一个个重要的经济数据。数字的高或低反映了增长速度的快与慢,也给予政策制定者如何作为的明确信号。2005年,随着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2月份各项重要的相关数据已经全部公布完毕,其中不少项都高于市场原有的估计,新一轮宏观调控是否会接踵而至即成焦点。也因为此,数据公布期间债券和股票市场都做出了强烈的反应。
一季度各项数据增长仍处高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6%,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9%。这一系列数据表明,1-2月份经济走势仍然强劲。但由于1-2月份适逢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很多数据并不完全可比,由此三月份的数据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各项数据,各家也有不同的解释。国家信息中心认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的扩张时期。短期来看,受政府宏观调控影响,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2004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入收缩期。预计,2005年投资增速还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但是下降幅度有限,全年投资增速仍将保持15%以上。
中金公司认为,通货膨胀年初的反弹增加了加息的可能性,预计加息最早可能在第二季度,全年可能加息50-75个基点。华夏证券也认为不排除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则坚持其持续以来的观点,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
新的宏观调控措施还需数据支持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各项数据中,投资、工业增加值、CPI都大大超出了市场原来的预期。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034亿元,同比增长16.9%,而去年第四季度工业同比增长15%,此前市场普遍预测1-2月的工业增加值为1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令人惊讶,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长过快。从产出水平看,能源和钢铁的增长与去年12月保持同样增长水平,但电子业产出增长加快到48%(去年12月是33%)。轿车产出增长下降到1.5%(去年12月是20%)。”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固定资产投资1-2月增长了24.5%,相比2004年全年的26%有所减缓,但相比去年12月的21.3%有所上升,而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测是17% ,政府对今年全年的预测或者说是目标为16%。“政策制定者看到这样的数据可能感到有点不太轻松,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央行会改变货币政策。”马骏认为。
工业增长加速引起了市场对原材料、能源和交通运力压力的担忧,而环比相对12月份有所提高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一时间引起了市场对政府可能加强宏观调控的猜测。但由于1-2月份数据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专家普遍预测更强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会马上出台。
“全年物价上升压力加大,但目前看尚可控制在4%的预测值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近期的一个会议上做出此番表示。
央行微调货币工具加速利率市场化
长期上涨的房价终于促使央行决定出手。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即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
公布此项规定后,各家银行因为无法确定住房贷款利率,都暂停了住房贷款。直到本周二,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均表示,将对申请第一套住房贷款的个人执行下限利率, 即5.31%,对第二套房则实行基准利率,即6.12%。如此,这一措施在控制不动产投机需求增长,阻止泡沫和减少银行风险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
同时,央行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业内专家认为,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削减央行成本的传统方法,另一个目标是鼓励银行更好的流动管理,减少他们对央行的依赖,增加银行间市场的灵活性。
但另有专家指出,这些措施都是央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一步。正如1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希望这个过程走得快一点,并且正在积极推动商业银行朝这个方向发展。(耿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