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第二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昨晚在红磡体育馆举行。颁奖礼除本港电影业精英云集外,大会还邀请了多位内地及台湾名导演、影星参加,各人盛装而至,现场星光熠熠,一片热闹。然而,星光背后,却掩盖不了本港电影业面对的困境和问题。
过去一年,港产片数量约为六十出,今年估计为五十出,与九十年代年产三百出的盛况相比跌幅可谓惊人。当然,诚如影业协会理事长洪祖星日前所指出,港产片数量近年虽下降,但“贵精不贵多”,影片《无间道》及《功夫》卖座均破纪录,去年全港戏院的票房总收入仍达四亿八千万元。
“贵精不贵多”无疑是好事,但对本港电影业来说,这显然只能是一个“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结果。香港电影业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不但产量高企,而且在取材上创意十足,功夫片、武侠片、爱情喜剧、漫画武打片……都曾经在亚洲影坛开辟新局、领导潮流,连影业王国好莱坞也要为之侧目。然而曾几何时,今日的本港影业可用“惨淡经营”四字形容。日前开幕的“香港国际影视展”,专供东南亚及海外地区买家洽购版权,主办的贸易发展局不担心没有买家临门,只担心拿不出足够的港产片参展。
本港影业的江河日下,当然有其客观的多方面因素,包括持续多年的经济转型困难,市民收入减少、心情欠佳,自然较少踏足影院。但归根究底,港产片质素下降、缺乏创意,才是主因。
就以刚过去的贺岁片档期来说,除《功夫》卖座一支独秀外,其余几出差不多都惨淡收场。这些片子,“卖点”仍是“搞笑”和动作,但素材贫乏、手法夸张,不外是拿一些小人物想发达、交女友等来取笑一番,且人物造型恶俗,语言粗鄙,“搞笑”云云,观众看后只能是骂着“三字经”离开戏院。
面对困境,一些影业人士把责任归咎盗版猖獗和政府打击不力。毫无疑问,盗版问题对电影业确是重大打击,一些影片刚上映午夜场、还未正式“上画”,“老翻”影碟已同时推出,还有网上非法下载,均令掏腰包购票入戏院的人数减少。对这些盗版侵权行为,有关部门必须继续加强巡查打击扫荡,维护本港影业权益以及法治形象。
另一方面,也有影业人士要求特区政府给予进一步扶持,包括成立电影发展局。其实,回归以来,董建华特首任内对电影业的关心和扶助是有目共睹的,包括影视处增设“电影统筹科”,协助业界解决各种业务上的问题,又设立了“电影业贷款保证基金”,为电影公司向银行贷款充当担保。在董建华推动下,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已成为特区政府一项明确的施政方针,未来也不会因为人事变动而改变。
但是,要重振本港影业,政府的角色始终只能是一位推动者或协调者,政府既不懂拍电影、也不可能直接介入市场,如韩国般由政府直接出资拍片,或规定影院每年最少有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要放映本国影片。振兴本港电影业只能靠电影界,靠业界同人的上下一心和创意、努力。
本港电影业是大有可为的,本港影业有人才、有创意,只是缺乏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团结合作精神不足,眼光也不够长远,看不到新的形势发展和市场远景。在“一国两制”和进一步落实CEPA后,内地的人才和市场是取之不竭的源泉,问题关键在质素和诚意,只要两地影业人士能取长补短、衷诚合作,从中华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加强触觉、发掘题材,是能够拍出有质素的好片子的。期望香港电影界未来能拍出更多好作品。(摘自香港大公报3月28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