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2日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解决“上市难”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破股权分置。”
解决“上市难”要破股权分置
巴曙松认为,如果企业要在国内上市,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股权分置。对于一个金融市场来说,不应该如此恐惧新股,因为一个好的股票提供了投资机会。市场对于新股的恐惧就是因为股权分置。30%左右的流通股东支付了70%左右的资产净值,然后只有30%的投票权,这使得每一次“圈钱”对于非流通股来说,是净资产的一个上升,还不用说它可能通过种种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现在指数跌到1200点附近,等待上市的企业还是排成了长队,这说明目前的市场是倾斜于筹资者,我们的流通股股东还处于劣势地位。市场恐惧扩容,当然也就会出现排队。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股权分置。在制度问题解决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在于要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海、深圳两个市场是不可能消化中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家企业的。
文章称,从世界各国来看,主要是那些中小的多层次的地方市场吸收了广泛的上市公司。未来我们的出路还在于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消化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还需要解决发行和上市一体化问题。目前国内是发行必然上市,而将来可能应该是监管机构批准发行,是否上市则由交易所来进行安排。
企业上市应由市场选择
巴曙松指出,企业上市需要的是市场的鉴别。谁也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曾经也出现过亏损。现在香港已进入到一个非常前面的上市制度改革,主要就是为了适应国内大量的企业到香港上市。它的基调就是从注重道德的、素质的质量评价和审批,全面转向“披露”。让企业把信息披露出来,由投资者自己作出选择。投资者如果愿意买“坏人”的股票,就让投资者自己负责。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转型。目前来看,国内的评审模式实际上还是很难控制公司的质量,而且容易导致一些腐败。所以主要还是要靠详细、全面的信息披露。
对于海外上市资源的竞争,目前国内交易所处于劣势,但是也不可能靠保护来维持它的发展。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注册一个离岸公司而在海外上市。要吸引企业在国内上市,关键是提高国内的上市效率,让市场更透明。此外,还需要合理布局国内的交易所,对于上海、深圳与香港的主板和创业板之间做一个合理的布局,凸现他们相应的风险、收益和市场重点,这样可以避免无序竞争,也可以减少上市资源向其他国家的交易所流失,巴曙松说。(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