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苏州三月二十一日电(记者 周建琳)历经十年漂泊却无处安身,经过三次搬迁后,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去年四月在古镇同里觅到安身之处。时隔一年,一直饱受争议的性博物馆有没有摆脱困境?创办人刘达临教授今天向记者透露:“这一年来,性文化博物馆可谓是站稳了脚跟,以后就是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了。”
一九九四年,上海大学教授、著名性学家刘达临在上海青浦创办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中国创办时间最早、藏品最丰富的性文化博物馆,展品四千余件,最古老的展品诞生于九千多年前。部分展品在香港、台湾等地展览时,都曾引起轰动,被誉为“华人世界五千年来的第一次”。但在上海期间,由于参观者很少,经济拮据,博物馆几次都面临关门窘境。
回顾这一年,刘达临感慨地说,博物馆刚刚落户同里时,虽然多数人能够平静接受,但也有少数同里居民心存顾虑。他们普遍存在两个疑问,一是性文化是不是黄色淫秽,性博物馆是什么东西;二是这个博物馆设在丽则女校,是否妥当。他说,当时的压力真是挺大的,很多藏品都不敢拿出来。有位收藏家捐给博物馆九十块反映古人性生活的瓷版,一开始馆里只敢展出三分之一,生怕出事。但是开张几个月后,一些不了解什么是性文化的人参观过博物馆后,原先的顾虑就都不存在了,于是一切归于“风平浪静”。
最让刘达临感到欣慰的是,与在上海开办的几年相比,搬到同里之后,博物馆的参观者数量大为增加。旅游旺季每天观众的平均人数约二三百人,最高达六百多人。淡季则平均每天也有几十人。全年统算,每天一百多人,基本能够维持博物馆的日常开支。这和过去逐月亏损相比,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据介绍,自从博物馆搬到同里之后,观众的成分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上海时,博物馆观众虽少,但大多为专业工作者,海外的观众占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搬到同里后,这部分观众的比率在全部观众只占百分之六,而一般的观光游客大大增加。刘达临表示,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对普通人宣传性文化也非常必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