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亿元由一家民营企业———“江苏阪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哲翔以流动资金的名义从7家银行贷出以后,通过子公司在深市购买了三木集团91%的流通股。1月31日,该股票每股市值为8.65元,此后,该股票连续跌停,到2月21日收盘价仅为4.14元。此时,王哲翔不知去向。
老板失踪留下烂账无数
在股票大跌之前,公司董事长王哲翔和财务副总陈云芬同时失踪。中层干部的年薪和180多家供货单位的货款无法兑付,与阪神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银行迅速申请诉前资产保全。现已查明,王哲翔向7家银行贷款7.7亿元,以借款形式向职工融资5000多万元,并将其中大部分投入股市。
王哲翔失踪以后,企业停产,职工的集资款失去着落,巨额贷款可能受损,企业其他股东的股份损失殆尽。
“黄金客户”不为人知的一面
多年来,阪神公司生产经营一直红火,其“阪神”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之一,冷柜年产占全国冷柜市场的16%。
然而,阪神公司的一些中层干部说,自从2001年企业二次改制,王哲翔拥有企业54%的股份以后,他就萌生了“做企业太辛苦”,“要用别人的钱来发展”的念头,开始将企业的资金投入资本运作,最后血本无归。
王哲翔如何躲过监管
王哲翔是如何躲过重重监管的呢?苏州银监分局常熟监管办事处负责人说:“王哲翔的企业从表面上看绝对是银行的‘黄金客户’,各家银行争相与其发生业务往来,在贷款的审批环节上出现了失误。”
他说,王哲翔通过关联单位转移资金,使银行事实上失去对其流向的全程监管。在贷后监管方面,银行之间信息互相保密,也使大家发现不了阪神公司资产负债的严重倒挂。
他无奈地说:“银监会只能监管一级法人,我们真正面对的只有常熟本地的农村商业银行;常熟监管办事处只是苏州银监分局的派出机构,仅有4名工作人员,面对的却是去年378亿元的贷款总额和650亿元的存款总额……”
据这位官员介绍,王哲翔通过阪神公司及旗下的10多家子公司在多家银行开户,并以“应付款”的名义,将从甲银行贷的款汇到A公司在乙银行的户头上,随即又以同样的名义,将这笔款项再汇到B公司在丙银行户头的账上,最后再转向股市。尽管发出贷款的甲银行对资金的流向负有监管责任,但对此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掌握资金的最终流向。
王哲翔通过其子公司出资“坐庄”三木集团股票,但全是以自然人的名义进行收购,虽然他最多时实际控制了三木集团91%的流通股,但当时排名前十位的股东全是自然人,且单个户头没有超过5%,从而躲过了证监会的监管。
阪神事件折射金融安全隐忧
南京大学国际金融系的杜亚斌教授认为:“王哲翔通过不实的财务报表、企业主营业务繁荣的假象和由多家关联企业、多家关联银行组成的资金转移网络,成功地套取了贷款,并将其转移到股市,使风险控制体系在这一个案中完全失灵。从全国范围讲,这样的违规行为也不是孤例,这些积聚起来的风险一起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来源:新华网 作者:翟景耀 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