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海内与海外》月刊,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刊许可。)
第一份职业:金铺学徒
创业资金及来源:接手岳父的金铺,数额不详
创业年龄:21岁
成功秘诀:勤能补拙
曾名列香港富豪榜第三位的郑裕彤集“珠宝大王”、“地产大鳄”、“酒店巨子”等头衔于一身,是香港金行龙头老大周大福的掌门人。上世纪50年代,他涉足地产,斩获颇丰。他兴建、收购、管理的酒店有百余家之多,形成一个环球酒店王国。在商界,他因敢作敢为,决策大胆,被称为“鲨胆大亨”。
郑裕彤出身贫寒,在家乡读到小学毕业后,就到父亲的朋友周至元的金铺当学徒。他从扫地、抹灰、倒痰盂、洗厕所的杂役工开始其富豪之路——
巨富之路学徒始
自古英雄出寒门
1925年8月26日,郑裕彤出生于广东顺德一户贫寒家庭。父亲郑敬诒是广州绸缎庄的伙计。店伙计中,有一个名叫周至元的大伙计,稍长郑敬诒几岁。两人情如手足,患难成至交。巧的是,两人的妻子几乎同时“有喜”,遂“指腹为婚”。
郑裕彤“夫妻”出生几年后,周举家迁往澳门,与另一位周姓朋友开了一家金铺。金铺投资额较大,据说周至元是靠“炒市面”赚得合伙开业的第一桶金的。所谓“炒市面”,即炒金炒银炒货币,犹如今日炒股,“一夜暴富,一朝破产”司空见惯。也正是因为“炒市面”,他与广州的金铺交往频繁,由此而熟悉金铺的经营,并起念经营金铺。周至元在澳门开的金铺取名叫“周大福”。
郑敬诒自身不得志,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省吃俭用送儿子上当地的小学。殊不知郑裕彤不是求学的料子,未显出特别的聪颖之处。1940年,日军攻占中山县石岐,整个珠江三角洲西部落入日军的魔爪。这一年,郑裕彤刚好小学毕业。郑敬诒去澳门征得周至元同意,将儿子送到周大福金铺做学徒。于是,15岁的郑裕彤开始了由杂役干起的学徒生涯。出身贫寒,对于个人命运也许是一种不幸,但不为贫寒所困,积极进取,终成一番大事者亦不胜枚举,故而有句俗语曰:“自古英雄出寒门”。
眼光独到拉客仔
行街睇铺偷学艺
初来周大福金铺,郑裕彤未受到任何特别关照。他从杂役干起,每日早早赶到金铺,扫地、抹灰、倒痰盂、洗厕所。等弄停当,大伙计才姗姗来迟,开铺门做生意。
客户进进出出,伙计小心翼翼、笑容可掬侍奉。郑裕彤做大伙计的下手,还兼做跑街,替帐房送帐单票据。店铺卖光存货,他又得跑工场货仓取货,工作兢兢业业,不敢懈怠。
一日,周至元派郑裕彤去码头接一位香港亲戚。码头热闹非凡,不时有海船自香港东南亚航抵澳门。一位南洋侨商上码头后,向人打听上哪儿兑换港币。郑裕彤灵机一动,即趋前搭讪,说周大福金铺可兑换,价格最公道。郑裕彤把这位侨商带进周大福,又赶回码头接香港来的东家亲戚。
郑裕彤的这一“创举”得到周至元的肯定。郑裕彤继而想,外来客初来乍到,兑换港币是他们急需解决又难于解决的问题,将他们带到周大福来,既帮助了他们,又为周大福带来生意,何乐而不为?郑裕彤与周至元谈了自己的想法,周至元则派郑裕彤继续去码头拉客。郑裕彤拉客,既胆怯,又笨嘴笨舌。不过这样反倒成为他的优点,给人诚实可靠的印象——而外来难民人地生疏,最怕被人坑蒙拐骗。
半年后,周大福金铺业务扩展,招聘了一个小伙计,替代了郑裕彤做杂役。周至元没让阿彤继续上码头拉客,而是让他正式回店铺学师。郑裕彤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坐店接客的要领。周至元忍不住当面夸起阿彤来。谁知,郑裕彤一反常态,一连几天迟迟才赶到店铺。原来,郑裕彤正在一家金铺做睇客(看客),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
抗战时期的澳门,不仅是难民的庇护所,还是富人的销金窝。广州香港沦陷后,有不少金铺移地澳门开业,金铺林立,各色各样的珠宝饰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郑裕彤身不由己进店睇铺,发现了好些款式别具一格的饰品。
这一天,郑裕彤睇过铺,急匆匆赶回周大福,看到周至元满脸不快,遂战战兢兢地说出原委。“你早该跟我打句招呼。”周至元一句“责备”的话,释解了郑裕彤的惊惶疑虑。
周至元知悉阿彤迟到的原因后,越发觉得未来的女婿是块做生意的料子。周至元给阿彤一项“特权”:只要店铺生意较闲,就可行街睇铺。睇铺看似轻松,其实绝不轻松,要睇出人家经营的道道,还要把款式牢牢记在心上。他把睇铺心得讲给周至元听,并提出一些可资改进的方案,还与金饰师傅共同研制新款式。周大福金铺渐渐在同业中创出一些名声。
学徒3年,期满才转为正式店员。郑裕彤稔熟金铺的全盘业务,3年未满就荣升为金铺掌管,负责铺面的日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