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探寻郑和之路:下西洋把中国民俗文化融入异域

2005年03月14日 06:59

  中新社曼谷三月十三日电 题:郑和下西洋把中国民俗文化融入异域

  中新社记者韩胜宝

  记者在泰国采访期间,所到之处,感受到中国民俗文化的遗风仍在延袭,如舞龙舞狮,剪纸猜谜,吟诗作对,品茶听戏,郑和所到之地六百年后还在演绎中国江南一带的民风民俗。正如泰国的学者所说,郑和下西洋时期,把中国民俗文化融入异域,“导以礼仪,变其夷习”,对于西洋各国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起到了催生作用。

  泰国郑和研究专家陈闻称,郑和下西洋开通了中外交通的海路通道,也开通了中外社会民俗的融合之路。随郑和下西洋的一部分文人学士留在泰国,居住在三宝佛寺对岸的华人社区,开设私孰教学,创导当地人举办庙会,酬神演戏,播下了华夏文化的种子。人们在庙会上说说唱唱,猜谜绘画,习俗相延,蔚然成风。

  陈闻考证,泰文史籍中有郑和随员在泰国大城京都华人社区首创私孰教学,传播民俗文化的记载。华文书籍报章记载则更多:“有城池宫室、田畜市列,与江淮风俗不异。”郑和留在泰国的文人学士,大都来自江浙一带,他们通过歌谣、顺口溜等方式,在华人社区传播中国民俗文化,当地泰人也深受影响。泰文书中有“林姑娘万里寻兄”等动人史实,这些郑和时代的文人墨客对当时泰国民俗文化确实起到了孕育作用。可以肯定地说,西洋国家日常的社会生活习俗受到了江淮风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郑和下西洋使西洋国家无法逃脱中国语言文化巨大的同化魔力,“国语颇似广东乡谈音韵。”这种语言文化的同化,促进了其它民俗文化的变迁。琉球国民“能习读中国书,好古画铜器,作诗效唐体。”安南国“常有文学之人,则往习学艺,编买经传诸书,并抄取礼仪官制内外文武职与其刑律制度,将回本国,一一仿行。因此,风俗文章字样书写衣裳制度,并科举学校官制朝仪礼乐教化,翕然可观。”

  郑和下西洋各国形成了一种仰慕华夏、尊敬华人的习俗。华人醉酒卧于道,多有当地土人扶送回家,当地有些妇女以结交男性华人为荣。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婚丧习俗也逐渐被西洋各国人民所接受和袭用。民间嫁娶,必请印上永乐朝所赐的兽形图案,婚礼仪式也模仿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入棺为葬的习俗对西洋人影响很大,并对西洋各国丧葬制度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郑和下西洋把历法带到西洋各国,同时中国的岁时节日也随之传入西洋,使西洋人民在岁时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并对西洋各国民俗文化的革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海内外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把中国民俗文化融入异域,表现在众多层面,渗透到千家万户,影响了几个世纪,为东南亚及人类社会的文明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完)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内地和港澳邮政联合发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 (2005-03-13)
·探寻郑和之路:西洋各国一度掀起“中国文化热” (2005-03-13)
·探寻郑和之路:郑和下西洋促成华侨大规模称居南洋 (2005-03-12)
·探寻郑和之路:华人爱吃“鱼翅” 源于郑和船队 (2005-03-11)
·探寻郑和之路:泰国华人泰人和谐相处一家亲 (2005-03-10)
·探寻郑和之路:郑和在海外纪念场所六百年不衰 (2005-03-10)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