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九日电(记者孙自法王欢)今年三到六月间,中国将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第四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而此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先后组织过三次对珠峰地区的大规模科考活动。
这三次大规模珠峰地区科考活动分别是:
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0年,中国科学院和当时的国家体委组织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有地质、地貌、测量、气象、水文、植物、动物等专业的四十六名科学工作者参加,完成以珠峰为中心的从海拔两千五百米至六千五百米范围的科学考察。此次科考编写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珠峰地区的自然面貌,划分了自然垂直带,确认该地区现代冰川处于强烈消融退缩阶段,发现中国鸟类新记录两种、兽类新记录一种和两个新亚种。
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八年,中科院西藏科学考察队以“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及其对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中心课题,对西起吉隆、东至亚东、南自中尼边境国界、北及藏南分水岭总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的珠峰地区,进行了地质、地理、气象、测绘和高山生理等方面的综合科学考察,并自一九七四年起陆续出版共有七个分册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同第一次相比,本次科考在探讨高原自然特征、发展历史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一九七五年,中国再次组成珠峰登山科学考察分队,对珠峰地区进行地质、气象、高山生理与测量方面的考察研究,还进行了环境背景值(本底)和天然水体中氢氧同位素分布的研究,考察的范围主要是珠峰北坡直到峰顶的特高海拔地带。本次科考登山过程中,还成功运用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远距离、耐低温、重量轻的无线电心电遥测仪,对运动员在海拔七千米至珠峰顶峰之间六个不同高度进行心电图记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