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惯了股市的杀气,我们以为这就是市场的全部。但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因为女性的存在,我们又会发现股市美丽的一面:温暖的柔情,天性的善良,隽永的智慧,惊人的执着,重新唤醒我们嗅觉的,便是这股市女人香。
在经历了三年多熊市之后又一个“三八妇女节”到来际,我们选取了市场上四位有代表性的女性,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她们的股市人生。股市并不是她们生活的全部,她们的生活却因为股市多少发生了变化,但不管选择的道路怎样,在她们的身上,都有着作为女性的一个共同点:水性至柔,可以穿石。
其实,香由心生。在残酷的证券行业当中,如果有一些美丽反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傲然盛开,如果有一些芳香弥久愈醇,那这便是真正而长久的美丽和芳香。谨以此文献给曾经战斗、正在战斗和将来战斗在证券市场上的女人们。
霍肖宇: 美丽人生
上来说,男人的责任是创造世界和自己,而女人则是使世界更加充满真善美。所以,女性的这个特点使她们更充满爱心,相对的贪欲也就少一些。”
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大家似乎都告别了笑声,而霍肖宇发自内心的灿烂的微笑,就显得格外地珍贵和分外地具有感染力。
霍肖宇说,她心态调整得挺好,因为她把很多事情想明白了。她把快乐分为几类:一种是拥有的快乐,一种是承担责任的快乐,而超越自我更是一种快乐。
“理想”、“责任”、“快乐”这些词汇在烦杂的日常事务中已经被深深淹没,但霍肖宇好像又让它们苏醒了。
她最后说道,实际上,从统计年鉴上来看,金融证券的从业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非常小,工资相对全国行业水平来说是中高水平,证券从业人员应该属于优秀的群体。而她自己一直记着基督教创始人向教徒说的话:“你们都是最优秀的人,如果你们都没有了力量,这世界上靠什么去感召;你们都是最优秀的人,如果你们都被社会所污染,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和善良?”
快乐和不断超越的女人是美丽的。
贺宛男:笔墨人生
不愿仅仅成为“有闻必录”的职业记者,贺宛男选择了一条独立研究的专业道路。虽然这条道路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成长对她来说也许是个艰难的微笑,但她还是感谢证券市场给了她人格上真正的独立。
对贺宛男的电话采访从3月2日的夜晚8点钟开始。因为白天的时间她要查资料写文章;黄昏的时间又属于她3岁多的小孙子,她自言“一个人连天伦之乐都享受不到,活着该有多苦啊!”
在一个多小时北京与上海之间的电话联线中,记者如实地记录下这位令人尊敬的证券新闻前辈,成为财务分析专家所走过的那些历史岁月。
我现在被人称为财经证券专业的研究专家,其实我本来对这些东西也不懂,但是得益于自己对股份制的报道积累以及《新闻报》登载国库券的行情后带给我的启发。
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去了湖南、广西等地的军垦农场,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我进入《解放日报》当记者,在那里从事经济报道十余年,不过那时还不叫财经记者。在1986年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刚开始时,我就对“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有过深入报道。1988年来到《新闻报》当采访部主任。
由于这份报纸的主办者是上海的6家银行和1家保险公司,报纸的内容会偏向于经济、金融领域。这样的股东背景,也使我们成为全国第一家刊登国库券行情的报纸。
我记得从1986年开始,在全国47个城市有了国库券的柜台交易,但当时信息相对封闭,交投也不活跃,我们就每周打一个电话给各地的银行,将不同的价格行情登载出来。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烟台的国库券价格最低。现在人称“杨百万”的杨怀定也是在看了我们的报纸后,利用地区差价,开始积淀下其百万财富的第一步的。当年万国证券的管金生也是这么做,将公司几麻袋的钞票运过去,换回几麻袋的国库券。
上海比较早进入股市的人,也多半是这些人。不过,这些人在当时却有一个不太好的称呼,叫“黄牛”。很多人会对此感到鄙夷:“体面的人怎么能干这种事情?”
我这人却是一个不太爱面子的人,否则我也不会从发行量100万份的《解放日报》来到当时发行不过2万份的周报《新闻报》了。因此,我并不计较周围人的看法,坚持关注这些新兴的市场,包括之后氯碱化工等企业开始发行企业债后的债券市场。
就这样过了一两年的时间,一直到1990年的5、6月份我开始筹办全国第一个证券专栏。为什么会办这么一个栏目呢?当年尉文渊来到上海要筹办证券交易所,当时他就很想办一份报纸,因此就找到我们的报纸。到了1990年的7月3日,我们正式开辟了证券专版,2周一次,每次一个版,而当时的《新闻报》每周只有4个版,证券版面占的比例已经不小了。
版面的内容也很实际,非常讲究操作性。有一个专栏叫“买什么”,署名为真娟,其实是“证券”的谐音。作者张宁当时是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证券科的科长,现在已经是上海证监局的局长了。包括尉文渊在内以及后来的交易所副总刘波都曾为这个专版写过稿件。
由于投资者对这方面的关注非常热情,因此我们在1990年12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前,在10月、11月、12月分别与申银、万国、海通3家证券公司办了三期培训班,第一堂讲课的老师就是尉文渊,也请来了野村证券的代表,给投资者普及相关的证券知识。这些参加培训的学员,很骄傲地称自己为“黄埔军校”的学生。
我当时并不是讲课的专家,只能算是班主任帮助维持秩序。但我很勤奋,不断学习相关的证券知识,1991年的元旦都没有好好休息。就这样在3个月后,我与另外一个作者合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证券投资技巧》。
到了1993年年初,上市公司才开始在公开媒体上真正出第一份年报。我记得很清楚,在当时的老八股年报全部出齐后,真是“梁山泊好汉排座次”,业绩最好的股价最高,这也使我相信“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只有通过对基本面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掘上市公司的价值。
我们的报纸这时候自然也开办了“年报点评”这样的专栏,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写。但说实在的,那种文章太专业,我都看不太懂。不过我这个人胆子也挺大,就试试看能否将这样的文章写得更通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做的正是社会科学——“会计知识”的科普工作。
在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时候,我有两条重要原则:就是忠于事实和忠于法律。在写作上也有两条要求,就是通俗并能挖掘出问题,一定要为广大的股民说话,并能让他们看得懂。
我在57岁的时候就提前三年退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早点成为独立人士,而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使我成为独立研究的财务分析专家,也成为一名真正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人格上独立自主的人。所以我经常说,作为现代人,必须掌握三大技能:证券、电脑、外语,才能算得上合格。
作为女人,千万要将投资当成一件寻快乐的事情,而不能成为谋生手段。女人可以靠老公,但绝不能靠股票。自己虽然已经进入“六十耳顺”的阶段了,但从内心讲,我还是非常感谢证券市场,正是因为有了它,我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温晴:代价人生
因为上证所虽然早已与时俱进“自动化”了,她却因公司有些交易仍走人工通道而留下。场内也早已不复当年胜景,只剩下几个“摆设”,闷得慌。
不过说到股票,她就来了兴致:“关了两年的琼民源,如今叫中关村啦。你猜它刑满释放那天多少钱?37元!这哪里是坐牢,分明是坐火箭嘛!”
多年以后,我琢磨着温晴走到如今的一步,可能与“琼民源事件”有着某种联系。这件事彻底扫荡了她的风险意识,让她觉得中国股市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最差的结果也是“只输时间不输金钱”。
从这点来说,温晴较之3年前的温晴,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是倒退了。然而,这是她的错么?
成长的代价
再见到温晴,是在这一次电话的5年后。“我弃暗投明啦!”已经改做地产销售的她乐呵呵地笑着,我却找不出为她笑的理由。一是钱没了,二是人没了。
前者是因为2002年底在一次饭桌上听得一位唐家兄弟的密友说“德隆重组中科健的方案出来了,很有戏”。“戏”迟迟没有上演,豪赌于此的温晴比德隆还先Game Over;后者是源于营业部闹内讧家丑曝光,操盘手因“挪用公款”被判8年。
温晴爱笑,这是当年场内的朋友都公认的。不过,那时她的笑属于“没心没肺”的一类。如今,她学会用夸张的笑来掩饰生活,这让我有些心疼。然而,在证券市场中赔了老公又折兵的温晴,还能用笑来处理现实,这一点勇气已足以让我敬佩。
“嗨,什么勇气?只是在股市中混了这么多年,终于明白,凡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地方,也必将会带给你痛苦。”
说这话时的温晴,没有笑。我试图在她脸上看出无奈,却搜到一片寂静。那一刻我明白,当年那个精灵而单纯的女孩儿,已经真正长大。只是,为了这样的成长,是否一定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刘薇:不悔人生
当我们投身一个行业的时候,不同的人对待它的态度千差万别,最终有人离去,也有人坚守。离者之由已不好究,而坚守如刘薇者则将成为行业前行的助推力。
不后悔进入股市
40出头的刘薇衣着时尚而不张扬,充满活力又不失沉稳。她从2001年进入股市,好景不长便遭遇漫漫熊市,经历着无数投资者同样经历着的起落。眼见大户室的“同僚”一个个离去,营业部人气日渐清冷,以及股票市值的日渐缩水,刘薇并没有因此灰心离场。
“如果我一开始就选择股市,或许我不会像现在这样坚定。”刘薇笑言。在投身股市之前,刘薇曾经多年从商,周围朋友也多以经商为主。“经商比炒股稳当”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刘薇对此却别有一番体会。
经商时候的跑关系、送回扣、阿谀奉承,是刘薇不愿承受却不得不承受的东西,而进入股市之后,刘薇的感觉是“整个人都轻松自在了”。
不过,看着自己账户上的资产流失,说不心疼绝对是假,但刘薇经历了太多起落,所以心疼归心疼,但并不后悔。
不后悔的原因也很简单:“做生意需要先付出再回收,比如开一个餐厅,也许2、3年才能收回投资,也许永远也收不回来。股市讯息千变万化,行情跌宕起伏,初期赔钱在所难免,就当是交了学费去了解这个市场,未来总有获得回报的一天。”
不后悔“事后明白”
经历了高点被套,越套越补,市值大副缩水之后,刘薇下定决心好好研究股市。股市操作方面的书籍她读了不少,对市场的各种信息她也在细心留意。尽管这样用心学习,刘薇还是在入市的第四个年头,账户才开始持平。
刘薇有一个好习惯,年初计划年末总结。2004年初,她留意到身边很多人都在持币等待买车。经过一番研究,刘薇得出“长安汽车是黑马”的判断,事实也果真如此,但她并没有买入。年后总结没有买入的原因,刘薇认为是“股市里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太少,没有艺高人胆大的自信”之故。
“不过,只有经历很多‘事后明白’,你才能逐渐做到‘事前预见’。”不后悔“事后明白”的刘薇给自己的股市生涯制定了一个计划:3年亏损,3年持平,3年盈利。
虽然发展中的股市有很多遭人诟病的地方,但经历过多次选择的刘薇明白,“选择一个行业并经历一个行业的发展,你不但能感受社会的变迁,带给内心的成就感,自身也会跟着发展。”选择了股市的刘薇,目前正在朝着“第六年开始盈利”的目标努力。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林中 李清梅 江红霄 林鹰 李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