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3日电 《中华工商时报》今日刊载评论指出,日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提出鼓励民营资本参股中资银行。银监会的观点十分明确:在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同时,积极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境内外合格的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是今后三年内,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要实现的五大目标之一,这意味着民营资本可名正言顺地引入中国金融体系。看来,当前金融业对内开放时机已经成熟,机会不容错过。
文章指出,近年来,银行业存款利率小于通货膨胀率的负利率的出现,加之投资股市风险太大,资金无路可去,没有收益合适的投资渠道。民间的热钱苦无出路,此外,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一直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一方面是民间资金急寻出路,另一方面则是中小企业缺乏融资渠道。以现有银行体系之操作模式,在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方面逆向选择问题突出,已经到了不能再拖下去的地步。
中国银行业在8年间一直紧闭对内开放大门,主要缘于颇高的金融风险。20世纪80年代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却出现多起违规事件,农信社不良资产一度高达40%以上。随后国家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来处理那些面临倒闭和挤兑风波的城信社、农信社。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决策层无法打开准入之门。然而,封闭的金融体系不可能造就一个融入世界的经济大国。要实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金融业将在2006年全面对外资开放。
文章指出,金融机构是经营金融产品以获取收益的企业法人,也是提供金融服务的基本主体。金融机构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中国境内的金融服务状况、金融市场状况和金融效率状况,也不仅关系着金融对外开放的程度、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发展前景,而且关系着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的实现。
不赞成放开对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的一个理由,是因为他们财力单薄,资信不足,容易引发挤兑等金融危机。事实上,在过去很长时间正是因为片面强调了国有银行稳定金融的作用,延误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此外,不愿放开的另一个原因是担心一些民间资本投资和控股银行的动机不纯,意图通过关联贷款或以其他形式占用银行的资金。然而,专家早就指出,这样的问题是完全能够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和严格监管防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