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苏州二月十九日电题:一位法国老人的中国情怀
作者王静 高小花
六十三岁的法国老人帕克,是一名城市交通建设方面的专家。近年,因为常在苏州工作而在此间常住。
春节期间,这位年逾六十的老人不远万里从巴黎特地飞赴上海,再乘火车、汽车,甚至在泥泞不堪的田间小路步行,历经整整六十小时的长途跋涉,三天没有睡个安稳觉才终于赶至江西农村——来到他捐助的一户彭姓农家,看望他捐助的“儿孙”。
帕克从一九九八年起,先后资助了江西,湖南等贫困地区的十名失学少年。迄今为止已花费一百万元人民币。老人表示,未来八年间,他仍将花费百万元以帮助那些失学儿童重返课堂。
老人受到了淳朴的农家人的热情招待。中午,老人还和五位抚州的孙儿一块吃了一顿美满的团圆饭。酒席上憨厚的农家人则用不停地夹菜和敬酒来代替言语上的感激。帕克老人说,他此行主要是为了来取孩子们下学期的费用清单,将资助他们学习的费用汇到专设账户上,也顺便与孩子们“交交心”,好好聊一聊,从精神上关怀他们。
这位普普通通的法国老人,缘何为中国少年慷慨解囊?更令人惊讶的是,帕克老人其实并不富有,年净工资三万欧元,加上一套别墅的出租费,在消费水平高昂的巴黎根本不算什么,何况与百万元的捐助费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帕克却对记者讲起了令他难忘的一幕:贫困女孩小彭今年上高三,母亲不幸生病,给原本贫寒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初中刚毕业就被迫辍学,随父母和弟弟到上海摆起了流动水果摊,自己还要包揽在租住地的全部家务。生活的逆境却并没有磨灭她求学的渴望,但面对贫寒的家和无力供她上学的父母,女孩只有认命了。帕克的帮助却让她再次重返课堂。她说:“爷爷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帕克说:“这些孩子不上学,以后就得重复父辈的辛劳,我愿意资助他们重返校园,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美好未来。”
不过,老人自己却是十分的节俭。平日里为省十块钱,连打的都舍不得,宁愿步行前往,和中国孩子在一起时也只吃方便面。
孩子们都很敬重帕克。爷爷来了,都立即抢上去,帮爷爷拿行李,为爷爷擦鞋,梳理不算凌乱的头发。而老人也不停地亲切地问这问那,浓浓亲情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午饭后,孩子们搀扶着爷爷在乡村的小路上散步,一幅没有国界,没有距离的天伦之乐的温馨画面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