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昨日表示,将会向立法会提交退休公务员转职安排的检讨建议,倾向将首长级公务员的最新就业资料,包括退休前的职位、新公司的名称、业务性质及政府批准的理据等加以公开,公务员工会则批评此举有侵犯个人私隐之嫌。近期香港有关官商勾结的争议,已引起公众极大的疑虑,加上不少退休高官,均成为大财团争相罗致的对象,加强转职安排的监管已是不能回避的当务之急。
若单从理论上而言,当退休高官转职私人机构后,他们涉及的职责和业务已是个人活动,因此属于个人私隐的范围,应该受到法律的保障,这骤听起来好象很有道理。但与普通市民不同的是,高官同时亦是公众人物,参与政府重要的政策制定和推行,退休后的一言一行,皆有可能继续影响公众利益。他们转职后参与的私人业务,若不能光明正大地公诸于世,实难免令公众平添不必要的疑虑。
与此同时,高官亦是社会上有民望和地位的一群,甚至具有领导民意的角色,公众对他们的品格和道德标准,自然亦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吃得咸鱼抵得渴”,高官既然拥有相应的权力和地位,亦难免要接受更为严格的监察。
更重要的是,高官退休后仍享有长俸的保障,虽然已经再没有公职在身,但却依然由公帑支付生活所需,单从这点看来,高官退休后的活动就有必要继续接受监察。事实上,目前公务员的长俸制度,目的就是确保高官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令他们生活不忧所需。因此高官退休后实在毋须急于寻找新的生计来源,甚至连“过冷河”的期限都等不及。
近期钟丽帼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正好为政府、商界和公众提供一个机会,对合理的政商关系作出更清晰的界定,让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得到彰显。
无论是延长“过冷河”的时间,又或是披露高官的最新就业资料,加强转职安排的监管已是不能回避。只有政府做到能让公正得到昭示,退休高官和商界能够有所依循,让合理的政商关系得以建立,如此才能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亦只有如此,日后退休高官转职私人机构,亦可减少后顾之忧,不用再面对公众对其是否有利益输送的质疑目光,对各方面来说皆是一个多赢的结果。(摘自香港成报社评;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