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2月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启程访问欧洲之前接受记者采访,专门谈到,欧洲对华军售解禁应该谨慎。第二天,美国众议院又通过反对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决议,虽然这个大比例通过的决议没有什么法律约束力,但同赖斯的讲话一样,都会对中美欧三边关系产生微妙影响。
最近一年多来,欧洲领导人在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始终感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正是种种外部压力,使得欧盟在解除军售禁令问题上踟躇不前。在去年12月中欧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期间,关于解除军售禁令,欧方只是表示正努力解决,并在联合声明中确认,欧盟有解除禁令的政治意愿,并将为此继续努力。
美国其实是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最大外部阻力。去年12月,在中国总理温家宝抵达欧洲访问当天,就有美国官员表示,假如欧盟解禁,美国国会可能立法限制美欧之间的武器贸易。
更早一点,去年年初,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就呼吁欧盟要慎重行事,要与美国协调立场。去年9月联大会议期间,美国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也敦促欧盟不要解禁,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公开反对解禁。所以,早有人指出,如果不是美国的坚决反对,欧盟解禁的决定不会连续延了两次。
除了美国之外,日本也想对欧盟施加压力。在去年10月亚欧会议期间,日本首相小泉还只是对欧盟解除军售禁令表示“关心”,但在去年12月温家宝抵达荷兰时,日本首相助理川口顺子却向欧盟一些成员国的外长明确表示,反对解除禁令。
利益原则与道德感
围绕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中、美、日、欧可以说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双边和多边互动关系,不同国家的取态反映出各自的外交理念。
在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各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在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策略时,大体上遵循着三个原则,或者取决于三个原则:一是利益原则,二是道义原则,三是综合国力原则。
美国和欧洲是利益原则的典范。在进行外交活动、处理外交事务时,紧紧把握住国家利益这个原则,目的性很明确。但美国和欧洲还是有差别的。美国的外交更自我,更像一个西部牛仔,更放得开、更坦白、更露骨。它可以为你设计原则,但很少去考虑你的感受。欧洲则人性化一些,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欧洲比美国可能采取更加温和的方式,采取更柔软的身段。正像欧洲文化中人文关怀多一点,美国文化中赤裸裸的现实多一点一样。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在国际关系中都强调民主、自由的理念。但民主也好,自由也好,人权也罢,它们都不是道德范畴的事物,而属于广义的“法”的范畴。
反观中国,中国的外交理念更强调道义原则,也就是说,中国的外交道德感更强一些。传统的儒家文化造就了比较浓厚的道德感,延伸到外交领域,有时候就表现出宁愿失去一些利益,也不愿意失去道义形象。周恩来曾经是典型的完人形象,也是典型的东方式外交家,原因就在于他给人以很强的道德感。当代中国的外交也是如此,不愿意失去道德阵地。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其中固然有利益原则的考量,但道义原则似乎占有更大比重。
解禁以后怎么办
美国也好,日本也好,阻挠欧盟解除武器禁运,大抵源于自身利益。因为一旦欧盟解禁,他们马上就必须面临某些抉择。
欧洲人觉得中国遥远,越来越觉得中国是个可以合作的伙伴。但美国和日本不这么认为。中日关系中的问题太多、太复杂,甚至到了如今太敏感、太棘手的程度。中国和日本很近,尽管过去总是日本人侵犯中国人,尽管日本的军费开支大大超过中国,但它却仍然声称害怕中国的威胁。
美国与中国距离很远,但两国关系利害交错。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对策是清晰的,要把中国纳入到自己为主导的国际规范中来,要让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可控。这里,美国的规范主要是民主、自由,而针对中国的理念就是人权。可以说,美国人认为冷战已经结束,但与中国的人权斗争没有结束。所以,美国不会轻易解除禁令,也不愿意欧洲先于它而解除禁令,把自己逼到尴尬的境地。
看来,在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美欧之间的较量会很激烈。这里面有利益问题,也有理念问题,这都是不容易做出让步的问题。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韦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