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仍然是央视春节晚会那边传来的消息。去年春节前在央视采访春晚,总导演袁德旺见了记者就大发牢骚,说自己“累得跟王八蛋似的”,今年郎昆的情况似乎就非常“乐观”,他说这届春晚是历届质量最好的一次,将开创春晚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先例。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幽默段子:英国的一条街上有3个裁缝,一个说自己是伦敦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自己是英国最好的裁缝,最后一个打出广告——“本街最好的裁缝”。郎导的话当然是他十分自信的表现,但纵向比较历届春晚多少有些自欺,因为春晚本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哄得大家过年高兴也就达到了目的,画道杠杠出来反而是给继任者出难题。
世界上很少有一种期待可以像春晚那样反复玩味和咀嚼,没有“审美疲劳”和腻烦,等待央视春节联会晚会除夕准点准时放送就是这样一种重复利用率很高的娱乐方式。在距离1983年首届春晚过去了22个年头之后,我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就像审视和春晚同年长大的弟弟:已经上大三的他不再对春节亢奋,他在忧虑和烦躁不安的同时仍旧持有买新衣和放爆竹的童趣。春晚对年轻人来说是什么,春晚是节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春晚是宣告孩子长大老人增寿没有“不得缺席”字样的加冕仪式。既然被春晚一手“带大”的一代人和春晚都没有亲和力,“大家年三十晚上爱看不看”,也就成了央视那帮年年都要自虐一回的忙人们的潜台词。
虽然如此,春节晚会到如今仍然保持它20多年如一日高度的负责精神和敬业态度,没有敷衍了事和轻言放弃,每逾一年便是提升一层可敬和可贵。当然,对节目近乎顽固的捍卫和对完美没有道理的苛求也使春晚走上了一条充满尴尬和非议的不归路。“旧瓶装新酒”的桎梏已经是春晚作茧自缚的举动,在模式化运作的前提下,类似于郎昆结合“高科技”从细节入手,针头线脑的改动或者叫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多大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观众的胃口是“贪得无厌”的,从一开始就让自己陷入被动的春晚接下来不可能有更多的选择,要么彻底放弃,要么从头再来。当然,春晚也可以选择电视机前旁若无人地自娱自乐,但我想这不是一干春晚人的风格吧。
来源: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