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 中新网版权申明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赌家“磨刀霍霍” 商家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

2005年01月31日 15:50

  (声明:刊用《中国企业家》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企业家》。)

  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是近两年商界持续关注的话题。2003年6、7月,在国际舆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高涨之时,本刊曾经做过一次“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企业调查”,调查的结果出乎意料,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汇率调整距离自己太遥远”,“也几乎没有采取什么应对行动。”那么,在事隔一年多之后,各方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再度走强、“赌家”们已经为此“磨刀霍霍”的情势之下,商家的态度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2004年12月份,本刊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做了新一轮调查。尽管前前后后,因为中国领导人的多次讲话,企业的“升值预期”忽上忽上,但根据调查结果,相比一年前,大部分企业已经从“没感觉”变得开始“有所行动”了。

  本次调查共涉及企业43家,其中有进出口业务的制造企业和外贸企业占近60%。这些企业的出口产品市场中,欧美所占比重最高,为32.14%,其次为日本和东南亚,占28.57%。这一数字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总体分布基本吻合:2003年,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和东盟是中国的前五大贸易伙伴。在中国的前五位出口市场上,上述5个国家和地区只是在顺序上有所变化,依次为:美国、香港、欧盟、日本和东盟。而在出口产品结算的币种上,以美元结算的比例高达88.89%,以欧元结算的比例只有3.70%。从这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出口企业。

  多数企业预期人民币在1年内升值

  本次调查过程中,受访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明显比上次调查时表现得强烈。其中,预期人民币在1年内升值的企业最多,占55.81%,预期半年内升值的占11.63%,还有2.33%的企业甚至预计会在三个月内升值。另外有三成的企业对于升值的时间表示“说不清”。也有个别企业认为,“政府不可能在1年内让人民币升值,甚至可能随美元贬值而做小幅度的贬值跟进。”

  尽管多数企业做出了人民币在一年内升值的判断,但是接受本刊电话回访的几家企业都认为人民币在近期升值的可能性不大。其依据是11月28日温总理在出席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的讲话——在那次会议上,温家宝表示:“中国不会迫于外界压力对人民币重新估值”。

  关于人民币在最近一年内升值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多数企业认为“负面影响比较大”,占41.86%,另有34.88%的企业认为“负面影响比较小”。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34.88%的企业认为会在5%左右,这与对冲基金预计的升值幅度吻合,预计升值10%的企业所占比例也有34.88%。此外,预计人民币升值幅度在3%以内的企业也达到了18.60%。

  近半数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有所准备

  “人民币汇率重估”本质上是一项“政治决策”,“政治决策”的特点是有太多的不可测性。所以,有部分受访者希望政府做决策时能够“提前知会一下”,以使相关企业能够早做防范。这类想法显然在操作上并不具备可行性,所以,更多的企业还是选择了“自我准备”。

  与上次调查多数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漠然”不同,本次调查中,近半数的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有所准备”,而几乎100%的出口企业都对人民币升值做了准备。

  在“有所准备”的企业中,从“最近”开始准备的企业最多,占40%;“半年以前”开始准备的企业有35%,“1年以前”开始准备有20%,而在“2年以前”就开始准备的企业只有5%。

  这一组统计数字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

  避险主要手段: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对于以美元结算的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无疑会造成其资产缩水,所以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是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中心。目前看来,中国大多数的一般贸易企业,特别是占大头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基本上在10%以内,人民币升值10%对其的影响将是“致命性”的。所以在避险的方法上,有34.62%的企业选择了“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假如出口产品的利润率能够达到20%以上,那么人民币升值5%或10%不会对企业产生太大影响。但要实现“产品升级”,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显然并非一朝一夕可成。

  避险的第二大方法是“采用金融手段”,有30.77%的企业选择了这一项。据介绍,“远期结售汇”是国内出口企业首选的避险产品——企业和银行按照现在的汇价进行远期结售汇(一般是三个月),从而锁定风险。统计显示,进出口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手段:根据某商业银行分行的统计,从10月份开始,远期结售汇量比前6个月激增3~4倍。

  避险的第三大方法是“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是很多出口企业很自然能想到的避险方式,但是这要冒着客户流失的风险;对于纯外贸企业来说,还可以压低采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产品供应商来说很可能选择不通过外贸企业,直接做自营出口。

  此外,避险的其它方式还有“调整进出口比重”、“调整进出口国家和地区”,这两项的中选率很低,均只有3.85%。虽然说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可以在国外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产品,但是对于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进出口业务的比重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做出调整的。

  调查说明: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约400家企业发送了问卷。截至2004年12月10日,共收到问卷45份,其中有效问卷43份。

  稿件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杜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