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29岁的张彬是北京一家保险公司的内勤培训部经理,月入过万,但加班生活让他疲惫不堪。他抱怨说,已连续4年没有正常休假了。上海26岁的周先生在一家台资公司做程序设计,公司给每人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同事们带笔记本回去赶工是常事。作为骨干,肖先生每次双休日都要在公司加班。他安慰自己说:“每加5次班,我家未来的那150平米的房子就又多了层砖。”
五天工作、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越来越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张彬和肖先生的经历,可以说是目前各国上班族普遍生活状态的缩影。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最新调查显示,英国81%的专业人士每周工作40小时以上,32%工作超过50小时,10%超过60小时。49%的上班族在晚上因担忧工作或家庭生活而彻夜失眠。利物浦大学临床病学教授表示,工作伤身,是因为上班族现在的压力更大,更没有安全感。
八小时工作制,渐渐成为过去式,变成一句苍白口号,难以照单操作。现代IT设备和其他方便“全天候”工作的办公武装,更使人遗忘了“八小时”的涵义。
移动IT纵容工作超速
是e-mail、手机、移动PC、宽带和无线上网将工作压力带回了家。美国职场压力管理专家乔恩·卡巴特-津恩称,工作借助这些工具剥夺了人们的休息时间以及同家人相聚的时间。津恩说,在家里用笔记本处理工作的人多了;假日里用手机谈论工作的人多了;在飞机上处理公务的人比比皆是。
津恩博士是美国麻省医学院的退休教授,在这家医学院,他创立了一家诊疗中心,致力于“健康关怀和减压”,为被全天候工作摧残的当代人提供精神救治。
他说,“当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且这种压力呈增长趋势。今天的人们面临的重压,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依赖人们做事的速度。技术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和神奇,它总是无所不至。于是你就总在工作,没有周末,五天八小时的工作制消亡了,每个工作日都没有明确的终点,因为总是面临加班;每个工作周的周末、周日也被带回家的工作挤占了。”
精神疲惫引发警告
1890年5月1日,世界各国工人举行罢工,声援美国工人的斗争,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度。当时美国劳工联合会的主席塞缪尔·冈珀斯曾说: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度,让工人有八小时睡眠、八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冈珀斯当时曾论证,如果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的话,人们可以有更多时间从事发明创造或其他精神劳动。这样创造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将远远大于精神疲惫地每天工作16小时。
这个道理对当代人已经陌生。在美国波士顿,某律师事务所的现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相当高效的律师团队,工作强度很大。每位年轻律师都渴望那些高额津贴,而津贴的多少要靠完成的工作量。这些年轻的律师称高额津贴为“没有生活”津贴——拥有它,就没法享受生活。
“不管赚多少钱,他们没有时间真正地放松,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他们是当代文化的牺牲品。这是很悲哀的,生活失去平衡,内心世界也失去和谐。津贴的获得和失去的安闲收支不平衡,”两名律师的心理诊疗师警告。“赚来的钱不能补偿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买不回因为拼命赚钱而损害的健康。因为压力造成很多精神疾病,压力能对身体造成很大影响——高血压、过敏性肠胃综合征、睡眠失调,而且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目前在中国,除政府机关等传统部门外,八小时工作制在其他很多行业都渐渐退出。有人曾对现在IT业的八小时工作制提出玩笑性质的新解:白天八小时工作制。他们说,“不错,在白天是工作八个小时,而到了夜晚,等待我们的是工作、工作,还是工作,但那已不属于‘白天八小时工作制’的范围了。”
美国人非常羡慕法国人和南欧人,后者能将生命中那么多时间用来度假。八小时工作制在中国、美国、日本这类生活节奏快的国家渐渐成为一种奢侈。年轻时用健康和时间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健康和时间,这种心理渐渐被默认。但美国的津恩博士警告:“这实现起来很难,因为你的安排总是会被其它事情打断,比如生病。而且,如果你总是没有时间去经营家庭生活,那么很可能你的婚姻会崩溃,或者和孩子非常疏远。”(方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