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一月十三日电(林国瑞 杨伟群 林春兴)福建省长泰县闽越文化遗址近日出土了十多件石锛、砺石、陶尊、陶豆、陶盅、陶纺轮等文物。考古专家称,这些文物弥补了漳州虎林山商周文化遗址文物的器形少、破碎等考古的不足,对了解距今三千二百年前远古闽越人的活动习俗、生活习性、生产状况、社会面貌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长泰县闽越文化遗址是一九八六年经福建省文物考古队实地考察确认,共有犁头山、石牛山、西山等六处。为配合福建省闽越文化调查,二00四年底,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博物馆派出考古队进驻长泰县进行首次实地考古发掘。
据悉,此次发掘选定了六处遗址中的两处,将分别开挖四百平方米和一百平方米。目前,考古队已开挖了十二个探方近二百平方米,发现了三个墓葬和两个灰坑。其中一处墓葬坑形状属于竖穴土坑墓,这种样式目前在福建其他地方已有发现,但这处墓葬坑的陪葬品排列有些不同,基本都是靠边,墓葬二层台的布局在全省较为罕见。
福建省博物馆文物研究所专家陈兆善称,从出土的文物种类、外形、纹饰等判断,该遗址距今约为三千二百至三千三百年,比邻近的漳州虎林山商周文化遗址更早,但应同属浮滨文化。浮滨文化是产生于粤东和闽南境内、明显不同于中原商周文化的一种土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