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家学者博鳌生态文化论坛上纵论中国生态建设

2005年01月11日 15:14

  中新社博鳌一月十日电题:专家学者纵论中国生态建设

               中新社记者 莫成雄

  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九日至十日在风光旖旎的海南博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多名专家、学者聚会一堂,各抒已见,共同探讨中国的生态建设、生态产业以及生态文化等问题,为改善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出谋献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各地应当因地制宜,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构建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系,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的生态基础,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共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

  三亚市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牟忠林认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空间最直接的问题,直接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失衡增加了农业生产投入,减少了产出,同时降低了人类的生存质量;环境污染导致生物物种灭绝,加剧了生态恶化,同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实施循环经济 发展生态产业

  海南师范学院环保专家丁萍说,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新经济模式。实施循环经济将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因此,各地要重视实施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丁萍认为,循环经济其实是节约经济,是功能经济。在循环经济概念里,没有资源和废物之分,因为对一个行业或部门是废物,对另一个行业或部门是资源,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例如汽车报废的铅酸蓄电池,是再生铅的良好原料;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丢弃的矿泉水瓶、可乐饮料瓶、食用油塑料瓶,是生产涤纶的化工企业的原料;机械加工厂的固体废料,是炼钢厂或相关企业的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 树立“绿色消费”

  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郑有轩认为,“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人们提出的第四种文明,其最基本的特征表现在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平共处”,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征服或野蛮的掠夺自然、破坏自然。因此,人们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善待自然,善待生态环境,善待野生动植物,以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生态文化发展。(完)

 
编辑:赵莉】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