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至截稿日止,《功夫》的日票房收入、每日票房增长速度都达之前所有影片放映之最
北京新影联宣传负责人高军介绍,24日,《功夫》北京的单日票房达240万元,超《泰坦尼克号》、《英雄》最高单日票房,创下北京日票房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功夫》首日在全国的票房已经冲破2000万大关,突破了由《英雄》保持的单日票房1800万的最高纪录。
在上周末和圣诞夜,全国很多电影院的售票口前竟排起了通常只能在春节火车站售票厅才能见到的长队。几天来,北京很多影院都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
这只是个开始。按现在每天近1500万元的突进速度,放映期直到一月底的《功夫》绝对可以傲视天下。
《功夫》之所以有如此不俗表现,除了“无厘头大师”周星驰本身的号召力不可小觑外,它和卖劲吆喝的国内大片《十面埋伏》、《英雄》,或来势汹涌的进口大片比,有何不同之处?
中规中矩的发行策略
电影产品都分成两部分:一是电影的制作,另一个是发行。不管影片本身制作多么精良,要想取得商业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的营销。在电影营销最具规模的好莱坞,用于影片发行的开销和心思甚至已经超过前期制作。
此次发行方对《功夫》的宣传推广却颇具“中国特色”,首当其冲的是“文化盛事”氛围的制造。
在制片方的安排下,10月12日,周星驰在香港以客席讲师身份,出席在香港大学名为《漫游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讲座;10月22日,周星驰在汕头大学与学者李欧梵以“成长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为题进行对话;12月1日,周星驰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一场名为“中国传统与现代流行”的讲座;12月5日,周星驰到成都参加西南民族大学“周星驰优秀电影作品美学赏析”交流活动;12月12日,在广州,周星驰带领剧组主要演员黄圣依、元华、林子聪、田启文、林国坤、元秋等,到“一招成名”擂台赛现场为《功夫》续集挑选演员;12月14日,周星驰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交流活动,完成高校巡讲最后一站。
星爷每到一处,都在该地甚至全国掀起一轮蝴蝶效应和媒体热潮。《功夫》取得开门红票房与这一连串的文化活动当然密不可分。
在这一点上,《功夫》的运作模式类似于《指环王》。《指环王》在上映前,制作公司开始引导观众参与“奇幻”与“魔幻”的讨论,给人们提出思考的命题,使人们提前进入电影中的世界,使人们感觉到《指环王》的上映是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样使电影营销具有了一定的文化高度,以文化成就商业。
在《功夫》首映期间全国各地影院各出奇招,北京新影联在影片上映之前投入300万元制作户外广告。在广州,一排高达6米的大型实景“功夫门”耸立在影院门口;还有影院在门前竖起了“梅花桩”、“推手”木桩设施,让观众在看电影之前,可以一试身手。
除此之外哥伦比亚电影中国公司还与中国网络携手,进行《功夫》的联合营销。据哥伦比亚电影中国公司总经理周理贤介绍,网易、搜狐以及金山等网络公司都参与了与《功夫》合作的洽谈。在12月16日,金山软件公司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亚洲)宣布联手,进行网络游戏《封神榜》与周星驰电影《功夫》的深度合作。
周理贤表示,这样的合作,是为了使影片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常规宣传到达不了的地方。她说,想通过加强网络上的宣传力度,使年轻人对《功夫》产生兴趣。
除了这些推广形式,广告牌、电视等硬广告其实是《功夫》在此次发行中最主要的营销策略。尽管周理贤没有透露制作费达2000万美元的《功夫》在宣传过程中投入资金的具体数目,但她表示“绝对不比《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差”。
票房不是吆喝来的
张艺谋的幕后推手,号称国产大片制造者、国内最盛大文化事件的始作俑者张伟平的营销理念是,“推动片子的手段,要由小变大,从娱乐新闻变成家喻户晓的文化事件,成为每一张嘴茶余饭后的谈资才行。”相比2004年张伟平耗资2000万、极尽奢华的《十面埋伏》首映典礼,与冯小刚包下的那辆载满众多大腕的“天下无贼号”火车,《功夫》的推广显得平淡而毫无创意。
按理,张艺谋导演的地位和票房号召力决不逊于以搞笑见长的周星驰,《功夫》的出场又不合时宜地在《卧虎藏龙》、《英雄》和《十面埋伏》之后,除了期待周星驰,大家已不对影片本身有太多想象。
恰是如此,周星驰却成功地将《功夫》做成了一场真正“功夫”的盛宴,所有你曾想象而不曾见过的场景实实在在地出现在银幕上。几十年前粤语武打片中的招式、场景、道具、人物造型以及音乐都被周星驰以向前人致敬的方式复原,又经特效、剪辑把这些古旧元素加工成视觉奇观。
《好莱坞报道》评论说,“让《功夫》如此畅快的原因,不只是周星驰对传统功夫片的热烈拥抱,还在于他以大师风范把近年来的港式卖座片重玩了一遍扔给观众。”
“它是终结一切武侠片的武侠片。”国际知名媒体《Screen》对《功夫》的评价,也许道出该片胜出的秘密 内容的极致远比任何噱头有竞争力。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何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