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幸好冯小刚还是个明白人,抢在周星驰之前先把一个“童话”说了。因为周星驰要说的是一个“神话”。神话好听得多,而且,人要比听童话的多得多。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但这部没有出现无厘头、也没有出现语言嬉戏的《功夫》,可能让视周星驰为神奇的年轻观众失望了。
《功夫》的一开场简直就是早年粤语电影《七十二家房客》或《楼下闩水喉》的再现,对岭南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座大屋内人们排队等水,有凉茶铺,有马百良药油,有油器粥面店、“除虫去积,瘦仔变肥仔”的广告等等,都是粤人喜爱或熟悉的东西和景象。虽然后来的场景是上海,但因为景色太假,假得又好像回到了电视剧《上海滩》。那个岭南文化首次成规模性“北伐”的年代,中原地带处处唱着“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等粤语歌曲,那是曾几何时的事。谁也不曾想到,这样的怀旧这么快的回来了。
没有了语言游戏的《功夫》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怀旧之作。我们已很久没有听说过“铁线拳”、“五郎八卦棍”、“洪家拳”这样只有在上世纪70年代港台动作片中才出现的拳术对白,而“火云邪神” “陈真”梁小龙的出现,以及那些硬桥硬马的南拳、近身搏击动作场面,同时又有我们在张彻时代曾经见过的脸孔(如饰演铁线拳高手的梁挺)等,再加上对粤语片的怀旧想象,我们不怀疑本片是周星驰向已经过去的时代电影致敬。
《功夫》里出现了对好莱坞的集体翻版,如《魔戒4》的骷髅兵、《黑侠2》以一人力敌百个黑衣人、迪斯尼卡通里常见的宾尼兔狂奔,甚至是《超人》里的影象等等。从粤语片到好莱坞,都归我所揽。毫不奇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商业电影通常最煞食的一招,也成了所谓后现代主义的诠译。
本片《功夫》中,周星驰不再玩嬉戏语言,不再以无厘头讨好观众,主要还是因为投资者哥伦比亚公司第一次投给他巨资,他也就不再敢玩什么地域性很强的“文化”了,Made in Hong Kong的色彩也减弱许多。周星驰拍摄本片可谓战战兢兢(反过来说也是很投入),说穿了是他必须做好这次功课,获得好成绩,才会有好莱坞的大老板继续对他赏识。所以,影片出现大量近身交手的功夫和大量特技,目的就是要讨好全球性观众。
全片只围绕着四个字:好看、过瘾。另外,就是稍加丁点的温馨的童稚回忆。所幸,这个目标看来是达到了。当第一个目标达至,下一部才是他的重头戏。他要持续他的神话。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特约撰稿:列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