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孙中山而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孙中山先生在东京从事革命活动时,得到了日本友人犬养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平日时相往来,无话不谈。一天两人又见面了,犬养毅问道:“我每次看望孙先生,谈不了几句,先生就要讲革命。先生于革命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嗜好呢?”
中山先生不假思索回答:“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博览群书通天晓
博览群书,确是中山先生的一大嗜好。他早年随兄长孙眉去檀香山上学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华盛顿、林肯等几位美国著名总统的传记。回国后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专心致志攻读正课外,利用点滴时间,广泛涉猎中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书籍,同学们赞赏他的见多识广,给他取了个“通天晓”的雅号。手不释卷啃面包
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后,遭满清政府通缉,长期流亡外洋,虽颠沛流离、环境险恶,然好学如旧。在英国栖身时,他成了英国图书馆的常客,图书馆开门迎来的第一位读者是他,最后一位离去的读者又往往是他。他去图书馆时,除了信奉“不动笔墨不看”书外,还随身带有面包,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就啃面包充饥,又不耽误看书。
据中山先生的秘书黄昌谷回忆:“孙先生一生的生活,总是手不释卷,从前在旅途中,别的东西很少,但总得带上关于革命方面的最新的出版物,一有空就仔细阅读研究。孙先生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先生爱读书至此等程度,实是古今中外少有!”伙食费成购书钱
辛亥革命前二年,孙中山先生再次去欧洲,在华侨中宣传革命主张,辗转到达英国的伦敦时,身边的钱快用光了,于是尽量节约开支,一日三餐吃的都是价贱的大众面包。几个留学生知道后,凑了四十英镑送去,让他改善伙食吃得好些,中山先生推辞不了,只得收下了。
一个星期后,那几个学生去看望中山先生,见他吃的仍是大众面包。原来他把这些英镑都买了书,书的内容都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如卢梭的《民约论》、富兰克林的自传等等。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转而攻击革命党人。孙中山先生在上海领导讨袁护法斗争,因手头拮据,规定每天的生活费限于二元。
一次,在卫士马湘的一再劝说下,他带了些钱出门,准备购买几样生活必需品。途中经过一家书店时,中山先生径自弯了进去,选购了一捆线装书,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了。还向马湘解释说:“书是精神食粮,比生活用品更需要,所以先买了。”
文章来源:香港《大公报》 文/陆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