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国际先驱导报驻伦敦记者徐剑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韩轩报道 毛泽东曾经形容邓小平是“钢铁公司”,而世人皆呼英国前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铁娘子”。如今,邓小平已作古七年,撒切尔夫人的健康状态也使她不能接受记者采访。在邓小平百年诞辰前夕,铁娘子当年的外交顾问、中英首脑香港问题谈判的见证人鲍威尔勋爵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问题谈判中,铁娘子与“钢小平”相遇的情景,称赞是邓小平开启了香港回归之路。
“钢铁”相遇,难免铿锵碰撞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都是钢铁制成的,谈判风格都非常强硬”,鲍威尔勋爵说。
鲍威尔勋爵是英国上院议员,现任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和多家大公司董事,80年代担任撒切尔夫人外交与国防政策顾问。撒切尔夫人1982年访华就香港问题与邓小平会谈、以及1984年再度访华签署香港前途联合声明,他都现场参与了全过程。
鲍威尔回忆道,他第一次陪同撒切尔夫人见到邓小平,对邓小平的印象就非常深刻,感到这位身材矮小的中国领导人具有非常旺盛的精力。“初次见到邓小平,感觉他身材很瘦小,但谈吐很敏捷,使我感到他精明过人,头脑清晰,很有主见,直言不讳。”鲍威尔说,“不久我便知道,眼前是一位相当有个性、对目标坚定不移的中国领导人。”
他说:“邓小平先生在陈述自己想法时,非常坦率和直接,几乎完全不管外交上谨慎圆滑那一套。就此而言,他和撒切尔夫人可谓棋逢对手,因为撒切尔夫人也同样直率。”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鲍威尔说,双方坐下之后,根本没有半句客套话,两位领导人很快便进入主题。邓小平告诉撒切尔夫人,中国一定会在1997年收回香港,也不能接受英国继续管治香港的主张。话说得坚决而直截了当,那情景,简直就是告诉英方,中国政府主意已定,英国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可能。
“这次会面的气氛是紧张的。”鲍威尔回忆说,尽管这种情况在事前早就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使人感到充满困难。
撒切尔夫人也是一位很直接的人,鲍威尔说,“钢”与“铁”相遇,难免发生铿锵碰撞。鲍威尔回忆道,在1982年这次会谈中,邓小平与撒切尔的想法一再发生冲突。他介绍说:“当时,邓小平提醒撒切尔夫人,中国有权派军队武力收复香港;撒切尔夫人回答道:如果这样,将会导致香港的崩溃;邓小平则说;如果这样,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
作风硬朗的好处
“但是,正因为他们都是作风硬朗的谈判者,他们也都能够欣赏对方的权威,认识到对方的限度,从而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鲍威尔告诉记者。
鲍威尔回忆1982年中英两位领导人“会面没有多久,话题已经进入讨论‘一国两制’,而不是双方争辩,更没有僵持局面”。
鲍威尔说,在这次会面之前,英国方面担心的是中国政府只是强调一定要收回香港,甚至会强硬地表示,只要需要,不排除武力收回香港的可能性。
“然而,这不是邓小平的态度。他当时对撒切尔夫人说:‘我们理解港人希望生活方式不变,而且,这种不变,还要有保证。关于这些,我们完全可以跟你们谈判。’”鲍威尔告诉记者,“这就是双方话题转到了探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的原因”。
未能实现的“钢铁约定”
而达成协议的关键,则在于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鲍威尔说,撒切尔夫人在会谈时,曾当面向邓小平称赞这一构想是“天才的创造”。
在鲍威尔看来,“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钥匙。“两种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可以在一个国家共存,这给予香港人民在1997年之后继续维持其生活方式的保证;意味着最有才能的人也准备继续留在香港,为香港未来的繁荣作贡献。没有‘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无疑仍会收回香港的主权,但可能继承的只是一个空壳。”
1984年,鲍威尔在中英签署香港前途联合声明的仪式上,再次见到了邓小平。他回忆说,当日签字仪式之后,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又一次会面。“我记得,正是在这次会面时,他们两人相约1997年香港再见,相约要到香港出席交接庆典。”
“这次会面气氛可是与前一次完全不同了,两人兴致很高,领袖们的成功感可以从他们互相祝贺中看得出来。”鲍威尔如此评价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1982年和1984年两次会面的差别。
鲍威尔说,很可惜,两人的承诺和意愿没能实现,在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的时候,特别要纪念这位“一国两制”创始人为香港顺利回归付出的努力。
鲍威尔对记者说,“铁娘子”与“钢小平”相遇,最终达成了“一个对香港人民、对英中两国都有好处的结果。两个强力的政治人物,为各自国家的不同利益,从两个完全不同的立场到最终达成一个很好的决议,是很明智的事情。我形容它是非常成功的操作、非常成功的外交谈判和外交模式”。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