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6日电 人民日报今日发表评述文章,总结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一年来的情况。文章中写到,初步预计,年底全国农信社将实现近10年来首次年度盈余。
文章称,6月末,8省(市)农信社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293亿元,实现经营利润14.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盈减亏18.5亿元。非试点地区农信社的工作积极性也受到鼓舞。据统计,2003年,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下降,分别下降87亿元和7.5个百分点,比上年增盈减亏49.7亿元;今年前6个月,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又分别下降328亿元和5.3个百分点,1—6月累计实现盈余12.4亿元,同比增盈减亏34.3亿元。
文章还称,改革措施还增强了农信社的资金实力。到今年6月末,全国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26724亿元,比年初增加27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585亿元,比年初增加2592亿元。农信社不断加大支农投入,使今年春耕资金供应得到极大改善。截至6月末,全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8615亿元,比年初增加1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60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7011亿元,比年初增加143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20亿元。今年春耕资金供应工作中,改革试点省份农信社资金供应能力较以前年度有了明显提高,支农工作压力明显缓解。
服务的改善,提高了农信社的社会形象,也拉近了农信社与农民的距离。在农信社的增资扩股中,农民积极向农信社投资入股,争相成为农信社的社员。吉林、山东、重庆、浙江等地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排队入股的场面。
文章最后写到,回首一年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触及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确定适应中国国情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农信社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如何健全农信社的业务功能,如何不将管理权下放而又有效发挥地、县政府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于加快改革步伐。相信在经历了改革的“洗礼”后,农信社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许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