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3日电 由中科院译协暨中国译协科技翻译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承办,由交大铭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于2004年8月13日-15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召开。此次研讨会是继2002年重庆会议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性科技翻译盛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科技翻译的挑战与信息化对策,这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国入世为契机,以国外翻译理论研究为借鉴,以普及、推广机器翻译在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中的应用,提高我国科技翻译竞争力为目标的隆重研讨会。
作为中国知名的信息本地化服务和产品提供商的交大铭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于2004年1月9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总裁何恩培先生在大会上隆重发言,就如何运用翻译技术、以软件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专注信息本地化技术和服务,启动向“亚太地区信息本地化第一品牌”目标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本次研讨会,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名代表参加,将分大会发言、小组讨论、提问答疑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并进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AT)演示及介绍其在翻译中的成功应用经验,探索机器翻译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涉及科技翻译人才与电子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教学改革与科技翻译课程的设置,加入WTO后的科技、经贸、法律、媒体等方面的翻译及市场竞争机制,等等广泛、深入的课题。
本届会议还特邀了李家春院士、李佩教授、罗进德总编、潘书祥主任和邱举良副局长到会演讲。他们不仅是著名的学者或领导,而且都是杰出的翻译家和学术带头人,在翻译学术界都有很高的建树。这次到会的代表大部分都是教授或副教授级的学术带头人,其余的也是有硕士或博士衔的中老骨干学者。
但不应否认,翻译这个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要求其从业者需要对多种领域专业与社科知识的全面了解和对至少两种语言的精通,加上需要对中西文化背景的了解,其艰难性一般说远大于其它单纯学科,因此还尚未能得到多数人的理解和重视;译员的地位、作用一直未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发挥;翻译协会和社团的运作程序还往往不够流畅。但是在中国加入WTO和翻译在市场平台运作之后,这些困难会随着社会对翻译认识的逐步加深得到解决。翻译人员的工作报酬也会更加趋于合理并与国际接轨。
此次大会组委会已收到各地代表提交的学术论文近70余篇,在会议交流之后,即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