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百年诞辰。当家做主,使中国人敬重毛泽东,富裕起来,使中国人缅怀邓小平。
北京知识界认为,邓小平给中国最大的贡献是思想贡献,即邓小平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邓小平理论”。邓是他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加行动者。
邓小平理论威力
北京观察家指出,邓小平政治战略之一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现在还在被新一代领导人继承和运用。
邓小平有两句话,至今仍为中共从中央到地方领导人的施政“心经”:一句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另一句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句话都强调一个“硬”字。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除了“发展”,别无选择。经济不发展,人民生活不能改善,国家实力不能提高。政治不发展,改革就会遇到阻力。文化不发展,改革就没有动力。社会不发展,中国的国际形象就不能改观。这些发展归纳为两大方面:物质文明(经济建设)的发展、精神文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当一些地方、一些领导人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时,邓小平及时矫正,发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宣言。
如何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邓小平用四个字:“一国两制”。
去年以来,香港有人借香港转型时期面临的问题大做文章,要求中央政府按照他们的读者论坛进行政制改革。中央政府用邓小平的“爱国者治港”这一思想武器,解决了争端。
中共十五大之后,邓小平理论课逐步进入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在北大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北京大学教授给出的答案是:“根本原因在于邓小平理论本身的魅力,而北大独具特色的组织与教学,也是使邓小平理论课充满生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邓小平思想力量
已经出版的邓小平三卷文选,最能体现邓小平的治国思想。这三卷足以奠定邓小平的思想家地位。
为发展经济,邓小平提出发展科学,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是思想的力量,不是行政的力量。
毛泽东思想使中国人经历百年磨难之后重新“站立起来了”。但真正让中国人“富裕起来”的是邓小平理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集刘小奇等领导人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之大成,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对邓小平理论最简单的概括是四个字:改革开放。
邓小平振兴中国的战略是“分三步走”。到上个世纪末,中国已经实现了邓小平的前两步设想。“第三步走”的历史任务带到了新世纪。为了实现邓小平的第三步目标,中共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宏观目标”和“两个具体目标”。两个宏观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邓小平的思想力量,通过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励,中国政府和人民把僵化的国有企业逐步现代企业化,从现实和法律、法理上开放民营经济,社会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文化建设与现代文明接轨,这些“思想磁力”把中华民族每个细胞都激活了。
邓小平人格魅力
邓小平用22个字,简洁朴实地表达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他以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获得了封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文革”中,邓小平几起几落。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下放地回北京,毛泽东第一次召见他,开口就问:“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什么?”千言万语不能表达邓小平在江西所思所想、所受所得,于是邓小平只用两个字回答:“等待”。
邓小平从最高决策领导岗位退休后,他的女儿毛毛着手写《我的父亲邓小平》传记,毛毛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三个字:“跟着走。”研究邓小平的专家说,这三个字概括了邓小平的一部长征史:“在长征中,邓小平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走。冒着枪林弹雨,冲破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直到陕北。”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每到一个地方,讲话都十分干脆,不拖泥带水,切中要害。“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邓小平很多话传遍神州,家喻户晓。
(来源:香港《镜报》月刊8月号文章;原题:邓小平最大贡献是思想贡献——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作者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