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工作的需要,我不会将年三十的幸福时光拿来嚼央视春晚这堆蜡的,郎昆又如何,还不是在央视“凶猛”的主流里跳梁。
从现在开始,全国电视台的娱记不得不随着央视的节奏开始对2005年春晚亦步亦趋,不得不在外围无猛料的痛苦中将去年的陈货翻检出大同小异的冷饭。央视的痛苦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肯创新,输不起一次“好死”,不如在保守的局部改良中“赖活”。
为什么不是张艺谋?尽管我“鄙视”他在电影才华上的穷绝而至今拒看《埋伏》,但他内在蓬勃的张力应该有更为多样的出口。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符号,他指向的是“体制外”无拘无束自由创造的状态,指向的是在市场规律里“为所欲为”发狠的一种文艺创作空气,哪怕这样的“象征意义”带着强悍的、霸权似的、甚至“不要脸不要命”的张扬。没有“破坏”便无法重建,不管是张艺谋还是李艺谋,执掌春晚的意义并不在于重建的蓝图,而在于“破坏”的勇气和力度。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刘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