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安八月六日电 题:佛手山凭吊小平先孺
中新社记者 肖龙联
小平百年诞辰前夕,广安佛手山风景区人潮如涌,八方游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凭吊邓小平家族的先孺。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葬在邓家故居之内,而小平家族的先孺却葬在小平故居三公里之外的广安佛手山风景区。记者沿着山崖的石板路,冒雨与摩肩接踵的游人一道前来探秘。
佛手山位于广安协兴镇果山村,距邓小平故居三公里,这里山峦起伏,沟谷纵横,花果飘香,风景秀丽。
佛手山一直被当地人视为风水宝地。奇特的山势,恰似一个巍巍巨人,端坐于环列的群山之前,有人说它像莲台打坐的佛祖,左手拈诀,右手抚膝,神态肃穆;远处层层浅丘,逶迤蜿蜒,恰似朝圣的信徒,虔诚地拱伏于地,真有千人拱首,万山来朝之势。脚下山峦间,渭水河如一条银练飘落,缠山绕岭,潺潺东流;一碗水、蛇龙山、佛手石、石牌坊、摩崖造像等构成了佛手山奇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在佛手山山嘴石崖处,原有一方巨石,自然从中裂开,一分为二,裂缝两边的石壁上各嵌有一只两米见方的手掌印,传说以前佛祖经过这里,坐于崖上小憩,为眼前美景所迷,不禁击石赞叹,一掌下去,山石应声而开,这山便得名佛手山。后历代先人陆续在石崖上开凿了很多书法石刻、摩崖造像,并在山腰大道两旁修建了石牌坊和庙宇等建筑。
在佛手山的半山腰处,是邓小平家族先孺的墓地。不知是人为或是巧合,坟墓坐落处正好是佛手山巨人的心窝。邓家先孺坟茔是一座四棺石墓,冢大有气势。它背倚灵秀的山峰,前接泛花流韵的渭水河,周围浅丘层叠,绿树相拥,瓜果溢香,头上白云飘绕,林间鸟语啁啾。石墓造型美观,坟石雕刻精细,坟土松软,绿草茵茵,墓石上所刻行书字体遒劲有力,显然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墓碑嵌在正面的墓梁上,中刻“庚山甲向”四字,四棺空一。
邓小平的祖母戴氏、伯祖母李氏、生母淡氏都安葬于此,墓碑上分别刻着:“故先妣戴老孺人之墓”、“故先妣李老孺人之墓”、“故先妣淡老孺人之墓”,墓碑的左侧下刻有后代邓先圣(邓小平)、邓先修、邓先治、邓先清的名讳,左侧上方刻着立碑年月。
墓顶额上刻有“龙翔凤舞”、“物华天宝”、“地灵人杰”、“鸢飞鱼跃”等辞句,墓门石柱上刻有“佛山作保障,渭水绕佳城”,“阴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两副联语,从石墓建造风格和墓上联句,可想见昔日邓族之家风。
邓家先孺墓从建成到现在,虽然经历七十多年沧桑岁月,特别是“十年动乱”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完好如初。二00二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邓家先孺墓旁左侧,兀立一石,人称“印盒石”,高约六米,两侧如刀削斧劈,陡峭难攀,石上缝间天生一棵黄桷树,枝分丫,根抱石,无土、无水、无肥,却自然造化,生机盎然,旁边有一小水凼,形成“印盒”,常年绿木盈盈,盒中青苔不凋。
当陪同介绍了这一奇石的经历之后,游人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占领”最佳照像位置。有的游人手扶黄桷树留念,有的列队与奇石合影……陪同说,这一“印盒石”早年悬空离地面有一米之高,当时可在地面和“印盒石”空间打牌、喝茶。当小平第三次复出之后,“印盒石”就开始下沉,直至今天与地面紧紧相连。据民间传说,“印盒石”的下沉,表示小平的复出“塌(踏)石(实)了”。
在邓家先孺墓旁右,是一块巨形的空心岩石,从外形看无法认别,只有击石时才能听出空洞的声音,才知空心石的奥秘。记者在此间看到,游人们或撑着雨伞观赏,或放下雨伞在此击石闻声,或端坐于石上留影,或听导游讲解奇石的传说。
一九八0年以来,果山村开始在佛手山大面积种植经济果林。现在,佛手山漫山遍野都是广柑、柚子、蜜桃,四季花开,四时八节瓜果飘香。为满足中外游人瞻仰伟人小平家族先孺的需要,现这里已成为一个旅游风景点,作为小平故居的一部分对中外游人开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