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四日电 题: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提速
中新社记者刘长忠
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进一步加大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力度。除对新增的十类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外,从四月一日起,以全国各大中城市为重点,开始查处无证生产米、面、油、酱油、醋五类食品和婴幼儿奶粉的违法行为。凡未获得生产许可、没有加贴QS质量安全标志的预包装五类食品,一律责令企业召回或撤下柜台,不得销售;对无证生产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限期取得生产许可证,限期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不得恢复生产。
全国质检部门以粮油、调味品、肉禽水产、果蔬、乳制品、酒、饮料、奶粉等为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十项全国联动和一百一十多项区域性专项执法打假行动。据不完全统计,一至六月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两亿多元,捣毁食品制假窝点一百八十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二万四千多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五十七起,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在阜阳劣质婴儿奶粉案曝光后,国家质检总局紧急部署和组织实施对安徽阜阳劣质婴儿奶粉生产源头的专项执法检查和打假行动。初步查清了涉及此案的十个省(区、市)的标称四十三家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区别不同情况依法进行处理。同时查获不合格奶粉十三万四千五百一十九袋,货值一百八十五万余元,端掉奶粉制假售假窝点三十四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三百二十三起,移送公安部门处理二十七起。同时,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执法人员和技术人员从五月开始,对全国的奶粉生产企业开展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专项调查和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建立了全国奶粉生产企业的质量档案,为进一步从源头抓好奶粉的质量打下了基础。并对“两查”中发现的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作坊、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整顿。
针对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有关地方质量技监部门分别组织对山西平遥牛肉、重庆火锅底料、天津和哈尔滨肉肠、河南方便面调料、四川泡菜、龙口粉丝、海南椰果、河北地沟油、安徽瓜子等产品集中生产地开展专项整治,有力地打击了区域性制假活动,进而推动名优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各地质量技监部门还积极推动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建立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档案,把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下半年将加大力度,组织查处无证生产专项行动,进一步查处婴幼儿配方奶粉、白酒、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七类食品无证生产违法行为。加快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力争将茶叶、糖果等十三类食品年底前全面纳入准入制度管理。同时,进一步整治区域性问题,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和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据了解,为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建立食品卫生标准体系,国家质检总局加快食品卫生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原四百八十四项食品卫生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目前,三百六十三项标准制(修)订工作已经完成。与原标准相比,标准适用性和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的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