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小平百年诞辰: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邓小平

2004年08月05日 07:56

  中新社北京八月四日电 题: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邓小平

  中新社记者赵建华

  七、八月份,正是大陆高校放暑假的日子。炎热的暑天,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自习室里,仍不乏继续在校苦读的学生。教室里,学英语、经济、法律的学生占了大多数。托福、GRE、律考……各种考试,似乎成为了如今高校学生都必须要对待的问题。

  二十年前的国庆节上,北京大学学生出人意料地在天安门广场打出“小平您好”的标语。这四个字,甚至成了整个中国八十年代的一种政治性口号。小平百年诞辰即将到来的时候,今天高校学生眼中,邓小平占据何种地位?

  本社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在校大学生。他们坦陈对邓小平改变中国命运的思想和决策知之不多,但都是邓重视教育理念的受惠者。

  “知识决定命运!”当记者问及暑假为何还要留校学习时,一个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毫不犹豫地说,现在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面临更大的“麻烦”。为了今后,现在多吃点苦值得。

  一九七七年,邓小平曾表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从此,知识就是力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同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十年之久的考场。二十七万多人的命运,因恢复邓小平的这一指示而改变。“出身决定命运”的时代成为一种历史,中国开始进入“知识决定命运”的时代。

  汪先生,正是一九七七年考入大学中的一个。他回忆说,当时一起入学的,有不少人年龄已经很大,有的甚至是父子同班。那个时候,大家尤其是“老三届”的人,都很珍惜那一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都在争分夺秒地“追回那逝去的青春“。

  毕业后,这些百里挑一的“精英”,有不少人进入国家大机关、大企业、大学校工作。大学时的努力学习,加上文革期间的磨练,这一批人后来大多数成了所在单位,甚至所在领域的骨干力量。如今的大学校长、学术带头人、政府厅级甚至部级官员,就有不少人出自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的大学生。

  进入八十年代,中国高校学生对邓小平的好感增强。当年打出“小平您好”这一标语的郭庆滨、毛小洪等人谈起此事时说,写这幅标语是出于一种真诚,一种对邓小平同志的由衷祝愿。我们都是中国的普通百姓,如果不是中国的这种变革,我们是不可能跨入北京大学的。

  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入学的张姓先生介绍说,他们上大学时,十分关注政治,十分关注国家的前途。那时的学生,对书本知识并没有过分看重。现在用着的好多知识,计算机、英语都是工作后才学的。当时的学习热情远不及今天的大学生,今天的学生不但学习刻苦,学习效率也高。

  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已变得更加务实。他们中间,已经很少有人凭借着一腔热血去空谈什么。斯人已逝,影响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在被称为中国“新生代”的学生眼中,邓小平本身就很务实。跟前代人相比,今天的大学生身上,政治色彩已经淡化。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成了他们最现实的选择。

  一九九七年,邓小平逝世的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在读初中,甚至小学。那个时候,虽然还不怎么懂事,但从课本、老师和家长那里,他们已经很早就开始了对邓小平的了解。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的宣传,虽然邓小平已经逝世七年,对于他们,邓小平仍然并不陌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邓小平对当今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个学理科的上海大学生认为,邓小平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他实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用数字是远不能表达清楚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天的学生,虽然不会天天去学关于邓小平理论的教材,他们中间也很少有人全文通读过《邓小平文选》。但在实际生活中,跟前代人相比,他们的言谈举止,却无不显示出改革开放的痕迹。完


 
编辑:张明
相关专题:纪念小平百年诞辰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