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中国向刚果(金)派出了维和部队。这是中国第一次走出亚洲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根据联合国与中国政府的协议,这支部队的任务期为2年,每批队员的维和任务期限为8个月,其间需经过两次轮换。2003年12月,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顺利完成了首次轮换,今年8月11日即将进行第二次轮换。
中国维和部队由175人的工兵分队和43人的医疗分队组成,分别驻守在刚果(金)边境小城布卡武和离首都金沙萨800多公里的金杜市。
饮食、环境很艰苦
金杜——这个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的地方是刚果(金)东部玛尼埃玛省的省会。尽管是一个省会,但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或者柏油马路,街边破损的房屋依稀还记录着当年战争留下的创伤,“一穷二白”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在金杜,卫生条件很差,饮用水困难。联合国在金杜专门设立了水厂,按照每天每人6升的标准给驻刚果(金)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提供饮用水。中国医疗分队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到水厂取水,但喝水仍很不便。不仅如此,中国医疗分队在伙食上也困难重重。尽管按规定联合国后勤部门应该每周配送一次新鲜蔬菜和水果,但因多种原因经常不能按时运到。针对这种情况,医疗分队发扬我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优良传统,在病房区和宿舍区之间,开辟荒地,精心栽种了辣椒和西瓜等蔬菜水果。尽管由于土壤非常贫瘠使得长出的果实小得可怜,但队员们仍然感到很满足。有时候,为了调剂一下伙食,大家会凑在饭厅里包上一顿美味的饺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尽管这里的饺子馅不像国内那么丰富,但大家的热情都非常高。副队长汤卫兵说,饺子是象征生活美满幸福的,我们多包几次,不仅象征我们维和部队的日子越来越好,也祝愿刚果(金)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医疗分队所在地是疟疾重灾区,这里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副队长腾洪对记者说:“我们来到刚果(金)两周左右,就作了疟原虫检查,带虫率大概80%,以后陆续有几个队员发病,但现在都好了。”在疟疾面前,队员们从没有害怕过,按照队里要求,每个人定期服用防治疟疾的药物,积极地与疟疾斗争。护士李晓红提到这件事,笑着对记者说:“这里的蚊子防不胜防,我们现在也不怕了,咬就咬吧!”
医疗分队的11名女队员
中国向刚果(金)派遣维和部队,是中国维和史上第一次派出女兵。目前执行维和任务的第二批队员中有11名女队员。“我们这批护士一共有9名,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32岁,大部分都来自临床科,都是精心选拔出来的。”护士长对记者说。除这些护士,女队员中还有牙科技师和妇产科医生。
在离祖国离亲人万里之遥的刚果(金),思念是每一个人共有的情绪。相对于医疗分队的男队员来说,女队员表现得更想家。
从生活区到工作区的过道里,一个特制的标示图上标注着金杜的地理位置:赤道以南290公里,上面还写着“北京11500”,表明金杜离北京的距离是1.15万公里。医疗分队的女队员们经常在这里驻足良久。
每过一天,护士们还会在日历上划去一日,这样就感觉离回家的日子又近了一天。思念孩子是每个女队员共同的心情。护士李欣欣在电脑里用儿子的照片自己制作了一段MTV,用的伴奏歌曲是蔡依林的《看我七十二变》。根据记者了解,医疗分队多数队员在出发前都花了一万多元人民币,用于购买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电子设备。他们说这主要是为了上网,和家里人保持联系。护士骆宁告诉记者,现在每个人的电脑里都有几千张照片。
为国际维和事业作出贡献
联合国在刚果(金)一共部署了39个医疗机构。由中国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组建的医院是整个刚果(金)除首都金沙萨一家医院外最好的维和医院。
中国医院中的医疗设备非常齐全,超声诊断仪、X光机、B超检查机、心电图机等应有尽有。在药品方面,针对刚果(金)缺医少药的情况,医疗分队在国内备足了能保证8个月任务期的药量。作为我军维和专用药品,每种药的小包装盒上都贴着一个特制标签,上面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维和医疗分队专用”。
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不仅医疗设施齐备,而且技术高超。去年12月来到这里的第二批医疗分队就成功抢救过发生脑型疟疾、颅底骨折、脾破裂、休克等死亡率极高病症的病人。中国医院从未让任何一名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和治疗而死亡。
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工作认真负责,服务热情周到。无论每天就诊病人多少,队员们都没有丝毫马虎。每天早上8点半,所有医生护士都要到病房区走廊里集合,交接班。护士薛惠说,我们的病人来自塞内加尔、玻利维亚、瑞典、南非、印度,还有刚果(金)本地人。他们说英语带有各个国家的口音,所以我们要边工作边学习英语,以便可以更好地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病情。
考虑到分队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队员们还经常应当地医疗机构的邀请到金杜市的一些医院中对一些疑难病人进行会诊。据统计,仅仅在过去4个多月里,他们就已经为当地医院会诊14次。
在谈到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事业的发展时,医疗分队队长闫敬军感慨地说:“我们国家在联合国维和史上还是第一次派出维和医疗分队。这大大提高了我军的声誉,扩大了我军的影响,充分展现出了我军的良好形象。实践证明,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参加国际维和事业,而且能做得很好。”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毕建忠、王晓郡、费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