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手机市场的降价就如北京接连几场莫名其妙的大雨,让人越看越不明白。
摩托罗拉降价了。诺基亚降价了。NEC、西门子、索爱、LG等也都降价了。其中诺基亚继4月全球战略性降价后进一步通过价格手段步步紧逼中国市场,百万像素手机7610大降300元,其余7200、7630、7250i等产品也全线降价;索爱经典机型T618、T628一降再降,T618目前报价不到2000元,从而使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摩托罗拉E365感到巨大压力;而一度号称极品尊贵的NECN900也终于低下高贵的头颅大降近500元。这一切发生在价格防线一向坚挺的国际手机厂商中,似乎不是正常现象。
TCL降价了。波导降价了。康佳降价了。南方高科、首信等二线厂商也都降价了。其中波导多易随E858最新报价1980元,成为首款跌破2000元大关的智能手机;而此前一个月康佳A18摄像手机早已跌出2000元大关,曾经在其号称“影像战略”的中坚产品还没能为其贡献更多利润之前即像大白菜一样被叫卖,恐怕并非是自愿;而南方高科S6683折叠彩屏手机跌至899元,让年前“2004年底彩屏手机不用1000块就能买到”的预言提前半年到来。国产手机厂商玩价格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种高端低端齐跳水的场面在以往似乎还不多见。
更何况,7月是手机销售的淡季,如此大规模的价格血战肯定与争夺市场份额无关。难道是传说中国内手机市场价格崩盘已经来临?
降价有三怪
业内人士指出,近一个月的手机降价有三怪。
一是涉及厂商之多、降价幅度之高,在以往手机淡季中前所未有。手机销售旺季通过价格吸引眼球争夺市场份额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淡季进行价格血并的事似乎只在2002年2月见过一回,那次波导、TCL的黑白手机上演过集体跳水的闹剧,但那次明眼人立刻看出是在为三个月后即当年五一黄金周的彩屏手机大甩卖让路。然而此番无论国际、国内的一线厂商及主要的二线厂商几乎都身陷降价狂潮,而降幅动辄500~600元,这在价格防线一向坚挺的国际厂商身上史无前例。
二是高端产品、主打新品集体“跳水”,更让这场价格血战显得蹊跷。以往手机市场价格战大多发生在中低端产品领域,或者是一些即将退出市场的产品通过价格最后“搏一把”。而高端产品及各厂商寄予厚望的主力产品即便叫好不叫座一般也不会轻易降价,当年诺基亚首款彩信手机7650即是一个明证。而在此次降价血战中,NEC今年唯一一款明星产品N900、西门子SX1、索爱T618/T628、诺基亚7610/7200等、波导多易随产品线中的多款新品以及康佳曾冠以“影像战略”大旗的A18摄像手机等赫然有名,这些大多是各个厂商的旗舰级产品,如此不约而同大降价显非厂商正常出牌。
三是如此无视消费者反应的持续降价令人瞠目结舌。手机淡季价格战效果可想而知,在一般情况下,厂商挑起价格战后一旦消费者不买账都会迅速转移战场。近一个月来,公主坟、西直门等主要卖场并没有因为这场价格血战而热闹起来,但各大小厂商仍熟视无睹地加入价格混战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以往厂商发动市场攻势,除了价格战外往往还有广告、宣传等相配合,而此番价格大战中的大部分厂商都没有这样做。
种种迹象表明,发生在今年夏天手机市场上的这场价格血并,看来真的有点问题。
站不住脚的理由
手机厂商打价格战从来都会给自己找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就像孔乙己偷了东西还非要说“读书人不能说偷要说借”。这次也不例外。只是似乎不管哪个厂商的理由听起来都不像真的。
国际厂商大概在价格战方面还没有太多经验,他们大多打着“优惠消费者”的幌子。此前某国内著名手机厂商对一系列拍照手机进行降价时甚至打出“代言人获影后称号、借降价回馈消费者”的旗号,更让人哭笑不得。其他国内厂商的理由听起来更像模像样些,但深究起来却远非那么回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康佳等厂商摄像手机降价是“为百万像素手机的上市让路”。然而众所周知,由于关键元器件的缺乏,国产百万像素手机一直处于“难产”状态。即便对于那些已经做出百万像素拍照手机的厂商而言,目前4000元左右居高不下的报价使得这类产品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担当起“主力产品”的重任,因此为了这些“形象产品”而将贡献利润的主流产品大幅降价,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出来。显然,这样美丽的借口只是个经不起推敲的谎言。
另一个更为美丽的借口是“自主研发见成效带来成本下降”。平心而论,随着近两年来一些国产手机后起之秀的迅速崛起,确实有部分厂商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基础。然而偏偏这个正当理由却成为很多厂商降价的“外交性词汇”。
此外,智能手机的降价虽是意料之中的事,然而降到2000元以下的“大白菜价”却是业内人士始料未及的。智能手机曾被看作是国产厂商陷入中低端手机价格战导致“微利时代”提前来临时最好的一根救命稻草,一年多来智能手机几经热炒但市场总量终究有限,因此通过降价拉动市场容量已是必然。然而当智能手机也掉到“大白菜价”,国产厂商们还能靠什么来摆脱微利时代的困局?
看来,在这些站不住脚的理由后面,必有尚未浮出水面的隐情。
同是降价两种居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在同样疯狂的降价热潮中,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居心。上半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一线手机厂商日子都不好过,据传某国内领军厂商销量下降2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线产品大跳水就显得顺理成章;而另一方面,一些二线厂商依托某一方面的资源加入价格混战,其趁火打劫的用意路人皆知。
年初即有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手机年产能将突破1.7亿大关,而市场总容量仅为6900万台,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意味着去年2000万台的库存危机将愈演愈烈,于是乎不少国产厂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海关资料显示,第一季度国产手机出口总量达100.9万台,然而这一喜人的数字并没能让国产手机巨头们轻松起来,毕竟100万台的出口解决不少远高于2000万台的库存危机。
而这些手机厂商们的麻烦还远没有结束。年初爆发的液晶屏等手机元器件供应紧张局势至今仍没有缓和的迹象,这直接导致大多数手机厂商新品推出速度明显放缓。而6月份传出国外手机巨头们拟向国产手机征收“二次专利费”的风声,不啻于让已深陷OEM困境的国产厂商们雪上加霜。
主力新品匮乏、出口受阻、库存压力……一系列头疼的问题之下,部分手机厂商孤注一掷发动价格战,就在所难免了。毕竟要将生产线停下来需要忍受极大的痛楚,开足生产线造出来的手机放在仓库里又将占用极大的现金流,因此出血卖手机换来现金流的维持也是情非得已,毕竟在手机行业这场游戏中,现金一旦断流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二线厂商的步步紧逼则是上半年手机市场的另一道风景。事实上,在几乎波及全行业的元器件供应紧张困局中,仍有一小部分厂商幸免于难,例如联想手机依靠集上下游厂商为一体的“大联想同盟”,在上半年成为推出新品最多的国产手机厂商之一。南方高科此前几年一直徘徊在国产手机前十名左右,然凭借多年给国外厂商做代工的基础早已不甘人后。存有同样居心的还包括迪比特以及借道中电牌照的明基,前者甚至喊出了拿下中国市场“老大”的豪言壮语。
这些蓄谋已久的二线厂商“趁人之危”图谋市场版图,也是无可厚非。更何况,这些厂商甚至在技术、生产及上下游资源等环节拥有比目前领军厂商更好的优势,因此完全有能力通过价格手段“逼宫”得手。今年五一黄金周决战中,联想手机在北京等地销量上升势头迅猛,其销量同比增长8倍以上!
照这样看来,这场价格血战并非师出无名,而且一时半会儿还没法停住。
何去何从
然而如此价格血并终究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价格是把双刃剑,伤敌十分自伤七分,一不小心拼个鱼死网破也是大有可能。因此寻求从这场价格血战中脱身之计固然是各手机厂商心照不宣的共同目标。
从目前战局看,中外厂商联手也许是比较好的出路之一。半年来,TCL牵手阿尔卡特、波导与西门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中外联姻”将有助于双方从眼下的乱局中全身而退。国际厂商在技术及上下游资源上的优势,以及国内厂商在市场及渠道上的操作能力,将使双方迅速取长补短,而不必寄希望于持久的价格战中苦苦挣扎。毕竟国际厂商要在短时间内玩转中国市场的渠道,其难度与国内厂商解决“技术贫困”问题是大同小异的。
另一方面,产业链竞争将取代单一厂商之间的竞争,成为下半年手机市场主要竞争形态。业内对这场价格血战预言已久,其根本原因在于此前各个厂商对于自身单一资源优势过度依赖、过度挖掘,因此当价格血战终于来临谁都骑虎难下,此时再想依靠自身力量全身而退已然不可能。毕竟,单一厂商要在短时间内补齐自身短处不太现实,而依赖既有优势继续挣扎只会越陷越深。因此,联合上游软硬件供应商及下游渠道资源,共同走出困局势在必然。
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格局事实上也是下半年国内手机市场走向的预示。这场价格血战一时半会儿是打不住的,而血战之后必将是有人上岸有人落水。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谁上岸谁落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上岸的厂商能否痛定思痛,去走一条拼智力而不是拼体力、拼价格的新路。否则长此以往,看着似乎繁荣昌盛的中国手机业与眼下无人收拾残局的彩电业又将有何分别呢?
(稿件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