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甘德怀事件”引争议 中国博士招考制度困境凸显

2004年08月02日 12:08

  中新网8月2日电 互联网20多天来对“甘德怀北大考博事件”的关注一直“高烧”未退。中国博士招考制度的公正性第一次因为一个具体“事件”而遭到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

  中国青年报报道,河海大学青年讲师甘德怀,今年报考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的博士,笔试成绩第一名,而且是惟一有资格进入复试的考生,但在复试中被淘汰,而笔试的第二名和第三名虽然成绩没有达到复试线,却进入了复试而且最后被录取。7月10日,甘在网上披露这一经历,掀起轩然大波,众多网友纷纷质疑中国博士招考制度的“公正”,并把批评的矛头直指博导的招生权力和腐败。

  网友们对此事件的强烈关注,已经让“甘德怀与北大法学院孰是孰非”的纠缠显得不那么重要,而使中国博士招考制度面临的困境凸现出来。

  博士招考存在权力寻租?

  这几年,“最好考的是博士,最难考的是本科”的说法在社会上和高校里都流传甚广,而据记者了解,这种说法也并非完全没有根据。

  博导们并不讳言人情关系、面子问题和利益诱惑给招生带来的压力,但接受采访的几位博导也都表示,不会招收那些只凭关系,而不能让自己满意的考生。理由如下:不能拿终身的学术声誉做赌注,搞不好会身败名裂;带关系生会很累,要花很多时间为学生写文章;博导们都是通过多年的奋斗才有今天的成绩,所形成的价值观不愿意接受那些做法。

  和导师关系不好,考博准没戏?

  在招生简章中,各院校都会明确表态,要确保考试招生的透明和公正。许多导师也会殷殷寄语考生:只要努力,就有机会,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但众考生偏偏相信:和导师处理好关系才最重要、最可靠。因为“导师想要谁就要谁”。

  西北大学一位年轻讲师今年报考了武汉大学的博士,他说:“不和导师建立关系,要读博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在接受记者采访的10多位考生和在读博士中,8人对这种说法表示认可。在他们看来,和导师关系处好了,考博就成功了一大半。

  甘德怀自称在面试前和导师从未有过接触,主持复试的3位老师他都不认识。

  导师在决定是否录取一名考生时,应该起主导作用,这一点很少有人持异议。但笔试第一名的甘德怀在面试中惨遭淘汰,却使得网上质疑声四起,就连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博导也表示难以理解。

  成绩公开有碍暗箱操作?

  让考生颇多怀疑和猜测的一个环节,就是成绩的公布。“特别不透明”,这是许多考生在得知考试成绩前后的共同感受。

  一名考生今年报考了某名校的博士,但至今他还不知道复试分数线和自己的复试成绩。笔试后的一个多月,他好不容易才知道初试成绩,却无法看到排名和其他考生的分数。之前,他得知原本4月8日要公布的成绩,在领导的要求下被推迟了十多天。

  博士考试的阅卷量并不大,为什么学校不能及时公布成绩?将分数在网上公开,在技术上是非常容易的事,为什么有的学校不愿意这样做?中科院一位博士说,考分高的人不一定能被录取,学校不公布排名,可能是担心惹麻烦。

  “不是不能公布,是不敢做,不愿做。”周洪宇教授说,有的院校担心,如果将所有考生的成绩在网上公布,在录取时再暗箱操作会不太方便。(李斌)


 
编辑:赵莉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