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三十日电(记者吴庆才)一项针对中关村科技园区七千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所做的最新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中至少有三百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资金缺口,然而去年却仅有三百三十家企业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成功率仅为百分之四点七,贷款总额为一百零三亿。
这项调查还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七千家企业中,有短期借款的企业达一千二百五十家,借款总额为四百亿,说明这些企业在维持现有经营规模的情况下,至少存在三百亿的贷款需求。
近期引起科技部、北京市高层及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胡晖现象”再次暴露了投融资环境的软肋。留美博士胡晖在中关村以十五万美元创办的海纳维盛公司被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以一千八百万美元并购,两年增值一百二十倍。而此前,胡晖的项目在中关村因找不到风险投资,实际上企业已经倒闭。中关村“养鸡”美国“取蛋”的故事再次刺痛了中关村。
而在中关村,像胡晖这样的小企业占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郭洪认为,这些虽然极具发展潜力、却融资困难的弱势群体在融资过程中面对两大障碍,一是融资环境中自然存在的市场失灵,二是中国现有金融制度安排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
郭洪透露,为帮助这些中小企业,中关村正在考虑设立中关村投融资促进中心,建立园区企业动态投融资信息库,联合科技金融中介机构,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全面、细化的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