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宏观调控已行至中局 经济学家分析调控举措走向

2004年07月28日 14:08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宏观调控已至中局,当前的调控措施将何去何从?会否有新的调控政策出台?目前的行业政策将出现哪些变化?

  7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下半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风向标。而此前的7月2日至12日,国务院专门召开了部分经济学家、民主党派经济专家以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等一系列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

  本刊采访数位参会人士,探寻宏观调控将向何处去。

  农业:不再是“符号”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农业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具有指标意义,但在这次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农业不再是个符号了。

  与其它国家不同,中国的通货膨胀往往从粮食价格凸现,几次通货膨胀都是农产品价格带动物价上涨的,农产品价格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敏感的晴雨表。

  因此,从去年开始国务院对于农业问题可谓殚精竭虑,史无前例地在半年内先后三次召开农业会议。在今春两会前夕国家还决定“五年内取消农业税”,此后又出台若干粮食、种子直接补贴等措施。

  这些,直接带来了农民收入在今年上半年高达10.9%的增长,改变了7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低于5%的局面,并出现了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首次超过GDP增幅的情况。

  在7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下半年调控重点之首就是农业:实现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仍相当艰巨。继续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落实和完善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减负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

  据国务院官员向本刊透露,“有关负责人最担心的仍是农业问题,因为农业只是出现了转机,而不是根本性的转变。下一步农业必须谨慎把握,已经上涨的农产品价格,不宜降低。”

  国务院有关负责人认为,粮食恢复不是一年,最短的预期要两三年,扶持和恢复农业的政策至少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土地:重拳依旧

  这轮经济调控中土地成为调控重中之重,是因为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这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圈地运动始于2002年,与地方政府换届直接相关。”温铁军说。

  耕地大规模流失,一方面是由于经济过热,大办开发区,滥占耕地;另一方面,这直接导致前几年粮食播种及农民受益下降,甚至引起农村社会的严重不安定。

  国务院有关领导认为,如同计划生育一样,在土地上犯错误,是不可改正的错误。因为,一旦土地被用于基础建设,就很难恢复为耕地。而在土地上“釜底抽薪”,既可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又可以保护耕地恢复农业。

  因此,国务院发出强烈的信号,制止以各种开发区的名义滥占耕地。尤其在上半年提出,暂停半年农用地转非农建设地的审批,这被称作冻结土地政策。

  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但国务院强调,不能看到形势好就出现松懈情绪。

  7月17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态,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下半年将保持对土地市场整顿的高压态势,牢牢把紧土地供应的关口。

  下半年还要“坚持现行土地‘冰冻’政策不动摇。中国城市化是早晚的事,现在不必着急,不能因为追求城市化而破坏长远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说。

  更深一层,“抓紧出台《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意见,应该制止政府出面圈占土地,把现在征占土地的办法改为工商用地实行租赁制,基本建设用地实行股份制。”温铁军说。

  金融:利率热身银根松动

  虽然中国宏观调控已至中局,但是通用的调控手段“利率”仍然没有动。

  据说,国务院有关负责人担心,调整利率对于过热行业可能收效甚微,因为这些行业的利润率非常之高,远远超过利率的升幅。即:如果利率升高1%,而该企业利润率达50%,根本不受影响。

  对于这个观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首先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赚有赔,就像非典的口罩,6月份还供不应求,7月份就无人问津了。其次,利率是很厉害的调节工具,是对所有产业包括产品的上下游,以钢铁为例,利率调整影响到汽车和房地产的时候,钢材的销售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利率的调整是对全社会的,效果非常明显。”宋国青说。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的“冷”与“热”与利率高低明显相关,也就是说,通过利率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即可。

  而自4月底央行官员暗示调整利率以来,金融界对于利率调整形成了很强的预期,如果一直优柔寡断对市场行为并不利。“最好的办法就是,行政性调控适度淡出,开始采用利率这样的经济调控办法。”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大用说。

  专家预测,政府对于利率的调整不是不动,而是仍要观望一段时间。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货币供应量也就是银根。今年5月末,货币供应量加剧跳水,增速开始减缓。“现在有关方面正在密切关注,下个月的货币供应变化,如果6~7月份继续走低可能采取一定的措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说。

  按照商业银行贷款上半年较多,下半年偏少的一贯做法,今年下半年信贷紧张形势将很严重。基于此,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应该再稍微放松一点。“每月增加2500亿元贷款将比较合适,6月份已经达到2800亿,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宋国青说。

  据悉,下半年的央行货币供应量将不会按照上半年的下降趋势减少,而是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增长范围内。

  地方政府:热情难反弹

  早在此次宏观调控之初,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就被当作经济过热的罪魁祸首。

  “在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行政性主导的投资项目纷纷停工,但宏观调控一旦放松,已经停工的项目就会开工,投资有可能出现反弹。”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说。

  “目前反弹基础已大大减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中心副主任王松奇预计。

  一般而言,地方冲动是由两个因素——企业信心和信贷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去年这两个因素恰好吻合:一方面,地方经济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监管当局向银行提出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加利润的要求,为尽快达标,商业银行大量增加贷款。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地方冲动的信贷支持。

  目前虽然地方还有扩张冲动,但缺少信贷支持。因为“从监管上说,年初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建立在各项资产损失准备充分计提的基础上,并不断督促商业银行提足拨备;从银行角度说,大部分金融机构开始改革,通过上市等手段加快改制。这些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收缩信贷的作用。”王松奇说。

  同时,国务院已再次强调,在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调控中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地方和部门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宏观决策上来,地方要从全局出发。

  鉴于上半年,中央调控的决心和力度地方盲目投资的热情难以反弹。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王晨波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