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7日电 去年黑龙江省有17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走在全国的前列。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鉴于自主招生面临的各种不完善之处,黑龙江制订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关于招生录取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均未提及自主招生。
去年,教育部首次允许2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试行自主招生,而黑龙江省则全面放开,所有省属本科院校均可拥有自主招生权。经申报和批准,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17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招生名额限定在校本部在黑龙江省本科招生计划的3%以内,录取范围是高考成绩不低于该校当年同批次录取分数线下50分的考生。
去年黑龙江省各高校试行自主招生的情况。按照3%的比例,去年黑龙江省17所高校计划自主招生名额为650人,实际只招到116人,招生人数不足原计划的1/5。
专家分析,招生人数少是因为各高校制定了严格的录取标准。据报道,黑龙江省第一个被确定为自主招生对象的考生是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的盛中华,他的高考成绩是496分,最后被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系录取。校方组织考核的专家评价说:“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计算机水平超过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刘雨芙,经专家们鉴定,她的实践技能已达到大学针灸推拿系本科毕业生水平,理论知识接近大学二年级学生水平。最终刘雨芙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录取。
这显然偏离实施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一位高校负责人认为,从高校的角度来看,体育、艺术特长生已经“有路可走”,自主招生主要应该针对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一方面特殊人才少,另一方面试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压力很大,可能是导致自主招生政策暂缓的客观原因。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自主招生给高校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说情的人多,不少证书、奖励鱼目混珠;二是无量化标准,特殊人才不易筛选;三是加大了高校的工作量。
在去年的自主招生工作中,一位大学校长苦不堪言:“来说情的一拨又一拨,办公室的门都关不上。”而另一所大学的招办主任也是烦恼不已,“一些人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我说,你手中有200多个自主招生名额,咋还不分给咱一个?”
为了挡住“说情风”,去年黑龙江省试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均制定了严格的录取标准,宁缺勿滥,致使去年自主招生的名额空缺了五分之四,而各高校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有的高校在试行自主招生工作的过程也感觉到,对特殊人才的认定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也给自主招生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比方说,对一个具有文学天赋的学生,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有时专家之间的争议也会非常之大。(亓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