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央行会否加息?决策层比市场分析家更有耐心

2004年07月21日 15:54

  (声明:刊用《中国企业家》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企业家》。)

  在“加息”问题上,决策层比市场分析家们拥有更多的耐心

  对一个数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在中央宏观调控的严厉措施集中出台后,“加息”作为几乎是惟一保留的调控手段开始越来越被关注。

  6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的数字,该数字创造了1997年2月以来CPI单月的最大涨幅。一时间,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陡然上升。某著名财经媒体甚至爆出了“央行具体加息方案”已经上报的猛料(这篇报道后来被央行指斥为“纯属捏造”)。市场的预期当然并非“空穴来风”—5月份以来,几位央行高官就加息问题频频吹风,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表示,“如果CPI上涨超过5.3%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则央行可能加息。”当然,最为权威的暗示莫过于周小川行长6月初在济南等地调研时阐明的观点:“利率变动要跟上价格变化,否则会导致企业囤积原材料,导致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看多”加息者似乎“证据确凿”。但有人不这么看——

  6月23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物价上涨还是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从同比来看“只有”4.4%,没有达到5%;而且,物价总水平的环比指数是负数,即5月份比4月份的物价下降了0.1%。他特别指出,“国际上考察物价是用环比。”可以看出,曹对5月份的CPI数字并不忧虑。

  一个紧盯“同比”,一个强调“环比”,央行与发改委—这两个关键宏观调控部门在对经济形势判断选取的依据上出现了微妙差别,那么,市场因该信谁的呢?从个人的影响力上看,曹玉书当然比不上周小川,但是对于追踪利率变化的人们来讲,似乎更需关注“场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曹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声音,而周小川的表态充其量只是一个内部参考意见。人们之所以对周小川的言行给予密切仅仅是从央行“独立性”的期望出发—事实上,这种“独立性”从来就没有真正存在过。

  我们不妨继续分析一下曹玉书关于CPI的言论。曹指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去年第三季度特别是第四季度物价上涨的形成的‘翘尾’因素(即去年物价“前低后高”,导致今年前半年物价水平高位运行)。”根据他的判断,“这个影响一直将延续到今年的前三季度,今后几个月物价还有继续上涨的压力。”

  把曹的表态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决策层在未来三四个月以致更长的时间内,对加息是“看淡”的—遑论前一阶段的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月回落,信贷增长规模得到控制),更不要说“加息”可能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企业财务负担加重的种种危害了。

  在“加息”问题上,很显然,决策层要比市场分析家们拥有更多的耐心。(杜亮)


 
编辑:闻育旻
相关专题:《中国企业家》精彩内容荟萃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