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1日电 科技日报报道,在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中国生物科学家怎样树立国际信誉”论坛中,“论文发表”成为中外学者引用最频繁的关键词。
资料显示,2002年,在国际权威的《科学引文索引》(SCI)中,中国发表论文数在全球排名第六。
虽然是“数量大国”,但中国论文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信息显示:2002年度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总数有7.7万余篇,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五,但平均被引用率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中国科学家在2002年以第一作者在《科学》和《自然》这样的国际顶级科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只有15篇。
引用率为何低?《科学》杂志编辑盖伊•里德豪夫(GuyRiddihough)也说:“中国论文发表遭遇的最大问题还是研究基础水平低。”
学术浮躁导致论文“硬伤累累”。在论坛上,有编辑反映,很多作者将文章拆分成若干小论文,或将不相干的内容杂揉成一篇论文。这些“掺水”、“拼凑”的取巧行为自然会遭到权威杂志的“无情拒绝”。据了解,1998年,《自然》杂志曾向中国科学家发放了一份如何投递文章的小册子,封面上印有一句中国古训———“质重于量”。
将论文指标与学位、职称、评价结果直接挂钩,成为学生、科学家写论文“求量不求质,攀高不务实”的驱动力。
除了主观努力,也不得不承认客观原因。一方面,中国学者更喜欢、更容易在本国杂志发表文章,但另一方面,中国杂志的国际索引率又很低。
但这并不完全表明论文质量低下。一名华人学者说,有很多高质量的中文杂志没有被列入国际权威杂志的索引名单,他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外专家建议,中国学术杂志要想被世界认同,就应该融入国际统一的规范和秩序之中,如用英文出版、实现公开的评审制度、规范编辑与广告商的界限等。”(陈磊 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