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媒体透露,一项调查显示:76%的公众对审计署长李金华的安全表示担心,认为“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
这个调查结果是可信的。李金华1998年起担任审计长,次年就爆出了水利部挤占挪用防汛专用资金的“特大丑闻”,成为中国审计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此后每年的夏天,李金华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每次都像一枚“重磅炸弹”。
“风暴”过后,公众当然是人心大快;但被爆出问题的政府部门却如坐针毡。丢脸姑且不说,“政治前程”受影响是那些相关官员最难以忍受的。脸上有污点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怪说出真相的人,是不少中国人的秉性———有人在“恩仇录”上记李金华一笔,顺理成章。
如何“报仇雪恨”?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官场上“以牙还牙”。今天“参一本”,明天“告一状”,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政治资源,给李金华“穿小鞋”;二是恐吓甚至直接进行人身伤害,有些丧心病狂者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出来,这大概是公众最担心的情况。
不过,李金华本人倒是坦然得很。前不久,当记者问他怕不怕得罪人时,自称国家财政“看门狗”的他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都得罪了,也就都不得罪了。”哪个部门都审计,不搞看人下菜碟,被审计者的心理也就平衡了。
然而,国家那么大,需要审计的地方那么多,而审计署人手有限,就是你李金华想“都得罪”也“得罪”不过来呀!那么,如何提高李金华的“安全系数”呢?沿着李金华的逻辑,我这样想:假如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都去得罪人”,不也无所谓“得罪”了吗?
近年来,人们一说起审计及其“风暴”,似乎全国只有一个李金华,仿佛全国只有一个审计机关即审计署。为何?因为地方的不少审计机关保持着一贯的沉默,以至于公众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就拿云南省大姚县挪用地震救灾专用资金来说,一个边远小县的经济问题,竟劳国家审计署千里迢迢亲自审计,那里的审计机关都干吗去了?
“单打独斗”就等于“众矢之的”。如果每个省(区、市)每年都拿出自己的审计“清单”,每个市每年都掀起各自的审计“风暴”,每个县每年都公布当地的审计报告,那有多好啊!
一方面,“看门狗”越多,咱纳税人的钱被胡花的可能性就越小;另一方面,“英雄”处处有,遍地“李金华”,即使有人想报复,也无从下手,或不敢下手,甚至连报复之心也逐步淡化直到消除———到那时,人们也就用不着为李金华担心了。(稿件来源:大河报 作者:盛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