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述评:亚洲杯沦为“鸡肋” 注定寂寞少人喝彩

2004年07月20日 08:51

  中新社重庆七月十九日电 题:注定寂寞的亚洲杯?

  中新社记者 范卉

  亚洲杯来了,然而这场家门口的“亚洲足球盛事”似乎并没有得到球迷的追捧。无论是宋朝的蹴鞠还是北京天桥的长幡,抑或矗立绿茵场四角的长城烽火台,都未能把足够多的球迷吸引到体育场。除了有东道主参加的首场比赛,其余场次比赛的看台上都空着大片座位,一副门庭冷落的惨淡景象。

  其实早在亚洲杯开始以前,就有不少媒体发起了“要不要看亚洲杯”的讨论。一项洲际顶级比赛,居然让人产生了“看,还是不看”的疑问,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在刚刚享用了欧锦赛这道饕餮大餐之后,还有谁会对一块鸡肋感兴趣呢?

  亚洲足球的水平,有目共睹。和欧美的差距,自不多言。足球场的上座率应该与足球比赛的水平成正比。球迷看球是有付出的,即使是免费赠票也要支付时间和精力。亚洲足球水平整体低下,比赛自然缺乏魅力。

  本事差点也就罢了,五个手指头总有长短。更糟糕的是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大牌球员还纷纷缺阵,给赛场平添遗憾。为了备战雅典奥运会的足球比赛,日本队和韩国队将一些中坚球员充实到各自的国奥队中。小野伸二、高原直泰、柳相铁和郑朝国均为保留实力而放弃了中国之行。沙特队的代亚耶亚等七名主力、伊朗队头号杀手哈什米安因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到位。没有了球星的比赛就像忘了加佐料的面条,寡淡无味。

  蹩脚的包装和尚在雏形的商业运作亦让亚洲足球难言精彩。亚洲并不是没有优秀的球员,却从来出不了明星和大腕。人们或许能喊出他们的名字,却永远记不住他们穿几号球衣,曾经效力于几支俱乐部,有哪些精彩进球和辉煌过去……没有人关心他们娶什么样的老婆,有什么兴趣爱好,他们孤单到连绯闻都没有。

  先天气血就已不足,后天又没有好好进补。亚洲杯的寂寥和无奈应该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而亚足联非要认个死理,把比赛安排在欧锦赛、美洲杯和奥运会之间。如果亚洲杯是一道可口的甜点,或是一款清爽的开胃菜,倒也相得益彰。可亚洲杯恰恰就只是粗茶淡饭,却又偏偏要与豪门盛宴满汉全席同台献艺。这水袖都还来不及甩开,自己就先把脸遮了起来。难怪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恨恨地说,第十四届亚洲杯赛将于二00七年举行,以避免欧锦赛后遗症的侵蚀。

  演绎了一出“希腊神话”的欧锦赛刚刚结束,受时差所困的中国球迷也许还沉浸在气势磅礴的“众神”之战中。对于中国不少体育爱好者来说,眼下正是难得的喘息机会,他们要为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储存体力。如此看来,亚洲杯的尴尬真是在劫难逃了。

  不过,好在我们还没有愚蠢到组织大批市民去把那些座位占满,更没有出现看比赛领工资发补贴的闹剧。与其搭那些自欺欺人的花架子,还不如鼓起勇气面对难堪的现实——至少我们不会被假象迷惑,至少我们能清醒的知道亚洲杯到底是什么。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除了发奋图强、苦练内功,我想不出亚洲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告诉世界,足球不仅可以是黑色和白色,也可以是黄色的。


 
编辑:李静
相关专题:决战中国—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