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本刊记者/丁尘馨
6~7月间,来自上海的4台“海派”话剧应约来京。作为中国话剧另一个生产重地——上海,虽然其创作风格在本埠独树一帜,但到北京始终被京味十足的本土话剧遮盖,前三次进京皆无声而返。
此次,《蝴蝶是自由的》、《艺术》、《长恨歌》和《正红旗下》四台风格迥异话剧的相继亮相后,一反常态,北京话剧界从未有过地众口一词夸赞这个外来“兵团”。其中,《艺术》因其独有的细腻和艺术感觉,以及对国外剧本的准确表达,给人印象最深
男人之间不会交心,他们常常通过某样东西才能联系在一起,比方一起打球,爱好收藏。若把这些内容抽走,男人坐在一起就不知道说什么。所以他们有时候说话躲躲藏藏。他们热衷围绕一件具体事情展开讨论甚至争吵,而感情始终隐藏其中。
7月初,一台关于男人间的友情和彼此心理游戏追逐的话剧,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演。《艺术》改编自法国女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1994年创作的同名之作——后被译成36种语言,演绎在世界各地的舞台。
《艺术》:不为艺术,只关情感与面子
导演谷亦安称,《艺术》的台词完整翻译自法国的原创剧本。这台话剧几乎所有情节全由三个男演员的对白完成,中国观众看了却没有任何陌生感。共通的情感和对人性一针见血的表达使该剧通行世界。
120分钟的戏只有1个布景——由三个白色沙发环绕而成的客厅,仅靠墙上油画的变化表现不同客厅的转换。一个叫塞尔吉的男人花了20万法郎购得一幅几乎是纯白色的油画,请他两位最好的朋友欣赏,面对这件如皇帝新衣的“艺术杰作”,原本优雅的航空工程师马克却暴跳如雷,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好友为什么要花20万法郎的巨资买下一幅“全白的、除了白色几根对角线外,什么也没有的狗屁”;另一位好朋友伊万是一个事业失败生活懦弱的和事佬,他只希望拥有平静的友情,可是面对另外两位已怒目相视的朋友和他们完全向左的观点,伊万面临比抉择自己人生还艰难的表态……
当争吵升华到人生攻击,马克和塞尔吉都意识到友谊的丝线一触即断,他们默契地将火力转向一言不发的伊万。他们选择了牺牲伊万,来向对方示好,“很多话男人不愿直说,这样造成了许多情感都藏着同时还又特别想捕捉彼此,”饰演马克的林栋甫这样解释男人间微妙的只能意会的情感交流。“心理游戏太多,这是男人的问题。”
备受委屈的伊万用哭来抱怨他的不公平待遇,哭完后,他感到累了,转头对主人塞尔吉说,“我饿了,你这有吃的吗?”他捡起一颗橄榄放进嘴里,并把装橄榄的盘子递给了马克,马克欲伸手又止,他看了一眼塞尔吉,显得不在乎地从盘子中夹出一颗橄榄来;这时,正在气头上的塞尔吉也忍不住探身去拿盘子中的橄榄。三个剑拔弩张的男人这一刻一起在客厅静静地享受着橄榄。客厅中平静而安详。
饰演伊万的郝平说,吃橄榄这段戏是他感觉最过瘾的。“我们用‘吃’这个动物本能的方式使人回到各自的本真”。一场由信仰和尊严引发的争吵在咀嚼中被平息了。
“简单”的容量
事实上,工程师马克的暴怒并非简单地对油画不满,而是一贯自以为不同凡人的马克,正面临三人中的权威地位被击毁的重创,和即将失去友谊的恐慌。而为了在好友前掩饰这种挫败,尽力地诋毁油画和打击塞尔吉成了他惟一的办法。
伊万则觉得塞尔吉花了20万是否真的买了个“狗屁”并不重要,他担心的是他们的争吵是否会影响几天后两人以证婚人的身份出席他的婚礼;他还担心朋友间直言不讳的争吵破坏了他们周末聚会的惯例——这是他一周中最美好的期待。
最终,这个因为“空白”引发的激烈争吵,在塞尔吉善意谎言的掩盖下,三人的友谊回复了平静。
导演谷亦安认为,这部出自法国女人之手的戏直击男人不为人知的内心。而原剧本另一个高明是它充满了幽默,“这种幽默感,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种伤害,让你被重重刺了一下,之后才能捕捉到一点什么”。林栋甫说。
结尾处,三个男人静立在光柱中,三片鹅毛飘然而落。没有重量却无法让人忽略……如友情。
“中国话剧常爱在一台话剧中容纳七台话剧的内容”。一个国外的戏剧导演曾这样说。《艺术》中,恰用极为简约的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演绎出并不简单的生活深意。它的别具匠心使中国观众眼睛为之一亮,也给中国话剧带来不小的启发。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第26期,总第1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