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陈玉洁
“就像亚利桑那号会永远留在珍珠港、二战中的战士坟墓会永远留在诺曼底海滩上、美国内战最血腥的战役遗迹会永远留在盖茨堡一样,‘泰坦尼克号’也应该永远栖息在北大西洋深处。”——罗伯特·巴拉德
“‘泰坦尼克号’沉船是深海里的第一个金字塔,但是还有很多很多其它金字塔……我们试图找到答案:它们能够被我们留在那里变成博物馆,还是会被分解?我坚信,深海是一个博物馆,它将保存历史。”
这是“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发现者罗伯特·巴拉德博士在刚刚完成重返“泰坦尼克号”并对它进行考察后,就保护“泰坦尼克号”遗骸的意义所做的一段评述。
6月18日,美国继英国之后签署了保护“泰坦尼克号”遗骸的协议。在此之前,5月30日至6月12日,“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发现者罗伯特·巴拉德博士率领一个32人的专家组重返了“泰坦尼克号”,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于6月7日晚就这次行动向全球电视网络进行了现场直播。
“泰坦尼克号”残骸躺在纽芬兰岛以东约610公里处3800多米深的海底。针对它的保护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但直到现在才真正被提上议事日程。
沉船近照
自从1985年巴拉德博士发现“泰坦尼克号”以来,赴深海探访“泰坦尼克号”的游客就络绎不绝,“泰坦尼克号”残骸被认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有人认为,按现在这种状况下去,这艘沉船将在50年后彻底消失。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这次重返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考察它被破坏的实际严重程度。
以下是对沉船残骸的最初鉴定评论:
和内部破裂又撞到大洋底而导致支离破碎的船尾相比,“泰坦尼克号”的船首几乎是整体突然倒塌,然后慢慢破裂的。完全毁坏的船尾,引用巴拉德博士的描述,“就像一间冤魂不散阴森恐怖的房子”。船首和船尾都受到微生物的腐蚀、水流的冲击,而且蒙上了一层“海之雪”(一种散布在大洋底的有机微粒混合的一层由化合镁构成的白色表面)。
“对于‘泰坦尼克号’沉船来说,潜水艇就像是在瓷器店里横冲直撞的大象。”巴拉德博士如是说。他在船首发现了潜艇留下的痕迹,在甲板上则发现了这些到访者频繁降落所造成的孔洞。巴拉德尤其注意到了史密斯船长(“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船长)的工作室墙壁的坍塌,还有,他认为是潜水艇破坏了亨利·瓦尔德军官(船上除船长之外的最高指挥官,曾指挥妇女、儿童上救生艇逃生,自己殉难)的船舱。两者都位于舷梯后部。然而,沉船的毁坏既有撞击的原因又有自然侵蚀,他认为要确认二者哪一个因素影响更大还比较困难。
沉船无线电通讯室的房顶曾经一度是备受潜水艇偏爱的降落地,因为一等船舱的大楼梯就在附近。降落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孔洞,而且把什么都毁坏了,尤其是有天线电缆的灰暗大厅里的连接装置。这些都可以在1986年拍的照片里清楚地辨认出来。
考察中收集了大量信息,以后有可能制造一些船首、船尾和沉船残骸现场的摄影镶嵌画——要是和1985、1986年的图像进行比较的话,这些是不可缺少的。
“让它成为博物馆”
让“泰坦尼克号”保持原样,还是清理其遗物?这个问题自从1985年“泰坦尼克号”被发现开始就备受争议,数年内波澜不断。最初的发现者认为,既然现在没有足够的把握完好地保存这些遗物,那就应该决定暂时不动它。但基于“泰坦尼克号”沉船孕育的巨大商业利益,很多旅游开发商却决意要打捞船上遗物。
“(沉船被发现以后)我被排挤到边缘,它对下潜到遗址的游客完全开放,有些人甚至在船首结婚,这确实是我不希望看到的。”一谈到这个话题,巴拉德的心情就分外沉重。他和他的法国同事因为在处理沉船的问题上产生巨大分歧和争执,长久的友谊被毁——法国在答应不动沉船之后却执意开始对遗址进行广泛的打捞行动。
当空谈正在进行时,法律诉讼于1994年被判决,美国一个联邦法院承认泰坦尼克有限公司的“打捞占有”权。这一决定给予该公司从其失事地点清理遗物的专营权,这家公司在六次探险中共收集了6000件遗物,这些遗物作为泰坦尼克巡回展的一部分展出。那些主张把失事地点作为纪念的人则把这种打捞比作“盗墓”。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杰里米·韦瑞奇,这次探险的考古学负责人,对这场争论一清二楚,他为了寻找一种简便的解决办法承受了很大压力。“你不得不在逐个分析的基础上衡量保留或打捞的利弊,并从考古、历史和社会层面上考虑做还是不做。”
对于“泰坦尼克号”,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建议如何研究和探索残骸,这次任务正是遵循了这一协议。这次探险做了检查和记录,而没有接触、带走任何东西。
“我解释说,海洋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你不必从海底把东西带上来观赏,‘远程参与’可以把你带到那里,带到现场。真实的遗址远比遗物重要。事实上,从历史遗迹中取走东西会给下一代造成损失。我们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间重返‘泰坦尼克号’,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2004年夏天?因为我们现在拥有了技术,可以清楚创造、展示水下博物馆并让人们在家里舒舒服服地探访它们。我们不必要毁坏这个世界来欣赏它。”巴拉德说。
罗伯特·巴拉德认为遗骸的毁损是由对遗址的不断探访及环境因素引起的,探访者包括探险者、旅游组织和电视导演,也包括收集了6000件物品的打捞者。
“最重要的是,我想展示,就像亚利桑那号会永远留在珍珠港、二战中的战士坟墓会永远留在诺曼底海滩上、美国内战最血腥的战役遗迹会永远留在盖茨堡一样,‘泰坦尼克号’也应该永远栖息在北大西洋深处。”
沉船还能保存多久?
这次考察回来,专家组中最高兴的人物之一是微生物学家罗伊·卡利茅。在一次下潜中,“大力士”潜水器发现并找回了罗伊六年前放置在泰坦尼克附近的锈柱实验。
锈柱占据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成为自从巴拉德自1985年第一次发现它以来最显著的特征。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它们在泰坦尼克上的生成和作用才真正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锈柱因它们形似生锈的冰柱而得名,产生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一组微生物群落,它们以“泰坦尼克号”钢体结构的铁为食。铁受到的蚕食作用正在削弱“泰坦尼克号”的残余部分,使之日趋减小。罗伊的实验为计算铁以多快的速度被蚕食而设计,由此,这艘船以多快的速度毁损就可以被计算出来。但他现在尚未得出确切答案。
“当我们制造‘泰坦尼克号’的时候我们使用了铁。它不幸沉没,现在,大自然通过锈柱使铁脱离钢,让它溶入海洋。这是大自然对物质再利用、再回收、再循环的一个例子。”罗伊说。
很多参观过“泰坦尼克号”沉船的人都认为,目前它的船身结构已经日益脆弱,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后完全解体。但巴拉德却认为,人们可以用科学手段挽救它。“我相信‘泰坦尼克号’可以存在好几千年。我从事海洋探险多年,看到过无数在海底历经千年却依然完好的物品,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瓷器。而且,我对科技有信心,相信它可以使‘泰坦尼克号’更长久,至少超过人们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