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南海发现"可燃冰" 中德合作研究进入实验室阶段

2004年07月16日 15:38

  德国“太阳号”科考船16日离开上海返回德国。中德科学家联合宣布,此行发现中国南海拥有天然气水合物储藏,合作项目将进入实验室阶段。

  该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教授说,通过海底电视观测和海底电视监视抓斗取样等手段,中德科学家发现了南海确实存在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储藏的证据。

  科学家们在南海北部陆坡发现由天然气水合物气体“冷泉”喷溢而形成的巨型碳酸盐岩,总面积接近430平方公里,这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自生碳酸盐岩区域。

  该项目的德国首席科学家、德国基尔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厄尔·塞斯认为,中德科学家在南海上的发现有独特意义。因为,此前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墨西哥湾、挪威海湾等都属于“主动形大陆边缘”,而中国南海的地形则属于“被动型大陆边缘”。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外表像冰,但其成分中80% 为甲烷,可以燃烧。它也被认为是未来人类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

  此次考察同时表明中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开始转入区域性调查和试勘探阶段。中国从1999年开始对南海展开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调查和评估。2004年3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德国基尔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签定中德合作协议,确定双方共同对南海展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合作时间为1年。

  乘载着26名中德科学家的橙红色的德国“太阳号”科学考察船在南海上展开了为期42天的勘测考察。(记者 孙丽萍)

  来源:新华网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