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五日电 题:多震中国期待地震保险不再“谨慎”
中新社记者李鹏孙自法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多地震国家: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平均每年发生五级以上地震十九次,六级以上地震三点八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二十八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六百亿元。不过,一方面是多震之害,一方面却是没有完善的地震保险体系,有识人士因此呼吁中国保险业不再“谨慎”,大力发展针对企业财产和家庭财产的地震保险。
中国目前震后灾区重建基本靠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主要解决公共设施和最困难群体的住房恢复重建,一般公众和企业的经济损失常常是“听天由命”。与此同时,中国的商业保险公司却因为地震风险的集中性和损失的巨大性,以及相关政府支持措施的缺失,对地震保险采取“谨慎”的承保策略。因此,目前中国保险公司的地震保险承保能力非常有限,在巨大的救灾需求面前成为“杯水车薪”。
宏达通泰保险经纪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致力于地震保险研究和推广的专业机构,该公司总裁藤涛接受记者采访说,大力发展地震保险业务、建立地震保险基金等,可以大大减轻政府财政补贴负担,帮助灾民和受灾企业快速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利国利民。
虽然地震保险好处多多,但因为担心无法控制的巨大风险,中国保监会曾在财产保险基本条款中删除了地震保险责任,并曾连续下发通知,指出“地震险只能作为企业财产保险的附加险,不得作为主险单独承保”。近年来,尽管企业财产的地震保险已经开始谨慎地逐步恢复,但家庭财产的地震保险仍被关在大门之外。实际上,中国保险业目前还没有用于地震保险的独立条款和费率。
地震保险在中国举步维艰,有人说是因为地震保险的费率无法进行科学精算。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王自法对记者说,中国对地震数据的监测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数据非常丰富,已经足够保险公司进行科学精算的需要。
藤涛表示,地震保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地震学研究、建筑物抗震指标的管理等技术性问题和政府多部门的协调,可谓任重道远。他认为,为推动地震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在不同地区开展地震保险试点,积累经验以图长远发展。
虽然任重道远,但十四日在京闭幕的“第三届大陆地震、紧急救援暨巨灾保险国际会议”给藤涛和王自法带来了好消息。中国保监会财险部主任刘京生在会上透露,由保监会、地震局、财政部等部门组成的地震保险课题组已基本完成了中国家庭财产地震保险方案。
他还指出,在可望建立的中国巨灾保险制度中,国家将对保险公司巨灾责任准备金从财务政策和制度上予以确认,并将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并且还将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显然,有这些政府支持措施的出台,以地震保险为代表的中国巨灾保险无需再“谨小慎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