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5日电 人民日报今日刊载署名文章称,7月10日下午,一场暴雨突袭北京,致使市区部分路段交通严重受阻。暴雨过后,人们在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我们的应急机制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文章称,暴雨前,天气预报和雨前乌云密布的态势,应该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清理排水沟、雨箅子,在紧要路口疏导交通等等。如果做到这些,情况是不是会好得多。
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是这次暴雨后交通受阻的一个原因。北京的排水系统,这些年有较大的加强,但此通彼不畅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排水管网建造年代久远,有的检修维护乏力,有的新建管网达不到应有的排水标准,等等。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较高,应对数十年一遇的暴雨,应当没有大问题,至少不会造成大而深的积水。
文章指出,应当承认,像地震、流行病、冰雹、大雾、大风等自然灾害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虽然不能把握自然,但可以也能够预知和防范灾害,把握主动,赢得主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建立和健全应急系统,加强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说到底,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应急机制的建设同样是重要的建设。越是在平稳发展的时候,越要有应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夯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陈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