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七月十四日电 题:拉卜楞寺丁科仓活佛的骄傲
中新社记者 徐足之
拉卜楞寺一向以“治学严谨,高僧辈出”而闻名中外。丁科仓活佛在接受记者专访的整个过程中,法喜充满,他对自己的弘法生活和拉卜楞寺的崇高的佛学地位感到骄傲。
从兰州走公路西南行一百六十公里,在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之滨,便是古老的拉卜楞(意为僧侣的宫殿)镇,驰名中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这里。拉卜楞寺所在的夏河县只有七万八千人,但因该寺知名度很高,信教群众却达七、八十万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肤色。
知客堂张贴着邓小平的画像
在拉卜楞寺所在夏河县宗教局局长道尔吉的引领下,记者扣开了丁科仓活佛的院门。丁科仓活佛的寮房在四合院的左厢,由三间屋组成。他在知客堂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客堂墙上的藏历挂历告示,这一天是藏历“木猴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元七月大”。客堂墙壁上,一边挂有布达拉宫全景画和两幅他和中国佛教界高僧大德的合影。另一边张贴着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授予他的“爱国爱教”嘉奖状,紧挨着还贴有一张邓小平的画像。
丁科仓活佛对邓小平的尊重是有道理的。拉卜楞寺的宗教活动场所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房地产政策逐步落实,划定了拉卜楞寺四至界限及保护范围。近几年,中央和省州地方政府投入了四千五百万资金,对部分殿堂进行了修建和维修。
夏河县共有五十二位活佛,他们积极倡导兴办生产自养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发挥其在信教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力调处草山纠纷,化解宗教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他们还引导各寺院的教职人员为该县修建电站、修路捐款,为省内外受灾地区捐款,以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兴办民族教育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藏传佛教出家人都保留着终生接受俗家供养的习惯。丁科仓活佛虽贵为活佛和寺院高级管理者,也不例外。他告诉记者,他的生活大部分来源,是靠俗家供养。丁科仓活佛出生在甘南州政府所在的合作市加门关乡。他母亲已经九十一岁了,家里还有哥哥和妹妹。他一九五六年进入拉卜楞寺学经。一九八九年后,他先后担任拉卜楞寺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县和州的人大代表,甘肃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夏河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学术地位相当于北大和清华
丁科仓活佛听得懂一些普通话,但回答问题需要通过翻译。他说,现有在编僧人九百八十人,六个学院,即闻思学院(大经堂),续部下学院,时轮学院,藏医药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学院(密宗院)。
丁科仓活佛曾于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九年,在北京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工作过两年,他了解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他说,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中的学术地位相当于北大和清华,很多人向往这里。这里最高学位叫多燃巴,类似博士或博士后,因为佛教的修习是学习和修行并重,所以一个僧人达到最高学位时,往往七、八十岁了。
拉卜楞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一七O九年),已成八大堪布、十八囊欠、一百零八个属寺、号称三千六百僧众的大型寺院,有“第二西藏”之称,内设经堂六座,大小佛殿四十八座,是西藏以外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又一中心和西北地区最高佛教学府。丁科仓活佛说,拉卜楞寺下辖的一百零八个寺,分布在蒙古、前苏联地区,以及中国国内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黑龙江等地。
丁科仓活佛现为拉卜楞寺寺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分管教务方面的工作。曾于一九九八年至二OO三年,担任拉卜楞寺总法台。总法台很像企业单位的总经济师。在拉卜楞寺,只有佛学达到最高境界的高僧才有资格担任总法台,全寺只有一个总法台职务,三年一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