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央行市场化转型遭遇过热 金融调控难免体制陷阱

2004年07月14日 12:49

  中新网7月14日电 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刊载文章分析了中国金融调控在“治热”中所起的作用。文章称,目前的经济过热是与政治社会等多方因素联系在一起的结构性过热,当前的货币政策很难选择有效的手段进行调控。但央行一年多来对经济过热进行的“灭火”行动仍然成效明显。

  文章中写到,“现在只有央行才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并最终对宏观调控负责。”这是中国人民银行一位高层官员最近的表述。言外之意,如果宏观经济调控不当,板子肯定落在央行的身上。正是在这个压力背景下,2003年央行开始了转型。

  文章称,这种转型首先从人开始,一贯以倡导市场化、制度化建设闻名的原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接任央行行长,市场将此解读为央行加快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的重大标志。

  其次,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上,周小川心目中理想的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使用利率这样的价格型工具。在他看来,只有利率,才能在调控中防止货币供应松紧不当带来的后遗症。这一点,对于饱受过去宏观调控“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折磨的中国经济,非常具有吸引力。

  文章认为,新一轮爆发的宏观经济“过热”是场“遭遇战”。但对投资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的反应迅速准确。在许多部门和研究机构还在对经济是否“过热”争论不休的时候,2003年8月,央行就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同时加大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提高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当年底又下调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现在还无法准确测算出这些“霹雳”手段在此次“降温”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但一些宏观调控部门和学者对央行的利率工具的效果却提出质疑。“从两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效果看,货币政策效应并不高。”

  在这个左右为难的过程中,向着市场化转型的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又一次“败”在了“开会”和“窗口指导”这样的行政干预手段之下。今年5月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减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采用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后,投资得到控制,导致信贷规模减少。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部主任徐宏源分析称,到目前为止,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态势还是制度性问题,表现为结构性失衡。这也是央行在此次宏观调控中为什么表现“尴尬”的根本原因,即用市场手段“医治”非市场的体制“顽症”。

  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称,在中国,利率政策的调整常常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2003年以来,利率的走势朝野瞩目,这表明中国的利率政策正在逐渐摆脱其‘侍女’的地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又有了相当程度的深入。但利率政策目前面临的困境也显示,适应其运行的体制环境还远远没有建立。”(王健君)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 招商快讯 -
今年哪些项目赚钱快
3000亿家饰市场谁来做?
女人有多少就能赚多少
手机美容,赚钱轻松!
您开美容院-我投资
欧洲家饰赚钱你作主
迪奥莎手工巧克力诚征加盟
隐形文胸,性感财富
今年开时尚店赚钱快!
您知道这个项目多赚钱
在家兼职每月赚5万!
今年开啥专卖店赚钱快
今年赚时尚钱就是爽
香薰香饰今年热得烫手
儿童教育报警财富加盟
扛起中国美容连锁大旗
健康指南·健康指南

- 著名专家座谈高血压
- 上海军医可治愈高血压

 
竞价广告
战胜糖尿病:震撼全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糖尿病专研中心治糖纪实
祛斑就是这么神!!
---百万大酬宾买三送一
权威医院治愈高血压
平稳、降压、愈后长久不反弹.科学、有效、安全改善和控制血压!
彻底铲除气管炎、哮喘根源
新药 复方--喘咳宁 [国药准字]Z22020389--刨根寻底,探究气管炎、哮喘疾病成因,为新世纪又辉煌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