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现象来势汹汹,如瞬间融化的冰山,充塞着街头大大小小的音像店,一千多万张销量造就的文化现象,你不听都不行。买了一张盗版CD回家听,感觉不错,略带沙哑,又比去年流行的杨坤多了一些阳刚,翻唱的老歌居多,有大开大阖的气势,唱法上也努力创新。可听到第三遍时,就再也不想听了。为什么?当年听崔健、罗大佑时为何有常听常新之感?显然不在一挡上。虽然刀郎在媒体上故作神秘,可还是忍不住参与了七月十日《十面埋伏》的盛大晚会,“闪亮登场”是名副其实。
刀郎的身世扑朔迷离,简单介绍还是有一些的,学在四川音乐学院,如今是新疆一音像公司的音乐总监。他原创的几首歌里,有民谣的自然味道,有点儿摇滚的不羁微风,加上新疆民族乐器的烘托,再加上他十足的中气,中年男性的沧桑感和忧郁就发挥出来了。流行的前提首先是不难听,在眼下脂粉气浓重的流行音乐圈里,他的另类注定是有一定市场的。新疆除了盛产西瓜、葡萄,还有美味的羊肉,不知刀郎是否喜吃羊肉,他高亢的歌声总给人以“力必多”充沛的感受,如果他喜吃羊肉,羊肉又为他补足了不竭的中气,那就证明了“羊肉是个好东西”这一朴素真理。
音乐人王峰对于刀郎的流行说:“我觉得,从他的音乐、歌词这两个构成歌曲的主干来讲,刀郎是非常一般的,这不是批评,而是事实。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民族,无论他的主流音乐是什么,都会有类似刀郎这样一类音乐存在,所以我说刀郎只是一个现象。刀郎之所以火,是因为大家听惯了太多精致的,如R&B这样的音乐,而刀郎又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方式,从数量来说,这是非常庞大的。当然作为刀郎个人来讲,他无疑是成功的,但媒体,巨多的听众都觉得那是不错的东西,这就不对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中国流行文化或流行音乐悲哀的表现”。
去年电影《英雄》2.5亿的高票房,就带来了国产电影虚火上升的燎原之势,大量生产的国产片“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其实和如今的“刀郎现象”殊途同归、如出一辙。专辑的首发和电影的开机一样,这里引用一段评论家尼尼的原话:“每一个剧组的开张都热热闹闹,街市沸腾,每一个影片都号称巨星加盟,名导操刀,空前巨制,可真正能让我们记取的作品有几部?可笑的是,那么多“大片”都以扬名国际为目标,甚至根据戛纳、柏林的日程来安排自己的拍摄进度,只此一点,我就敢断言这样的“大片”永远难成大器,瞧不起观众,影片的市场生命和艺术生命都只会有可悲可鄙的结局。再看看我们的影人,娱圈充斥着情色、噱头、爆料这样的字眼,人红歌不红,星成戏不成,前不久看到网上列出不同年代的玉女偶像,林青霞,周慧敏,张柏芝,我来给她们下评语吧:70年代偶像留下作品,90年代偶像留下美丽,新世纪的偶像留下的只有绯闻了!”
就像崔永元一听“娱记”两字就想吐,我现在一听“十面埋伏”就恶心,烂事儿不绝于耳充斥媒体,把一锅大豆炒成了一桌“满汉全席”,恶炒了一年多,张伟平就差封一“中国电影形象大使”了,还好,总算要出锅了,要公映了,但愿随着此片的上映,为国产片带来福音,让中国电影火起来,千万别是虚火,最好是“中气十足”的实火。
(来源:青年时讯 剑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