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2日电 人民日报今日刊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世宪的文章称,中国能源市场建立相对较晚,因此,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特别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在调控时应充分尊重价值规律,多运用经济手段。
文章称,目前,中国的煤电油运供求出现了比较紧张的局面。导致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主要原因:一是某些产业发展势头过猛,打破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超出了资源的支撑能力。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住、行能源消耗增多。三是前几年能源建设速度趋缓,备用能力不足。
中国能源市场建立相对较晚,因此,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特别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措施应充分尊重价值规律,多运用经济等手段来缓解煤电油运供求,当然,必要的行政手段也不可缺少。
文章认为,这些宏观措施可以是:第一,加强引导能源合理消费,推动全社会节能,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第二,加快结构调整,加大对能源、交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中国的能源必须尽快向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既增加能源供应,又提高能源质量。
第三,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继续打破能源领域的垄断和壁垒,深化和完善能源投资、价格和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扩大开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能源领域,形成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竞争体系。
第四,理顺能源定价机制,在竞价上网尚未到位的过渡时期,实行电力价格与燃料价格浮动办法;实行新的用电政策:全国范围内提高电价,取消地方出台的优惠电价,对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办法。
第五,进一步采用税收手段限制煤炭及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包括取消对煤炭、石油和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退税以及考虑增收出口税等。调低或取消国家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包括原油、纸浆、炼焦煤和一些高能耗产品。
第六,建议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法》和《石油天然气法》,并在《电力法》、《煤炭法》等专业法律的基础上,制定《能源法》,为能源发展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