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八日电 题市场观察:中国—东盟博览会打出“特色牌”博喝彩
中新社记者 魏晞
广交会、投洽会、昆交会……在日益激烈的商品展览会和交易会竞争中,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打出自己“特色牌”,博得喝彩。
不同于其他老资格大“卖”场,中国—东盟博览会把自己定位为大“买”家,“买”“卖”兼顾让人耳目一新。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郑军健称,博览会最大一张“牌”是以进口为特色、出口进口相结合,为各方买家提供“一站式采购”东盟商品的便利。
据了解,香港贸发局已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六十万买家数据,中国商务部也将提供四十万买家数据库。有了百万买家支撑,郑军健显得很有底气。
东盟与中国近在咫尺,但贸易往来仍处于启动阶段。东盟十国的贸易官员、商会领袖每到一处,仍需不厌其烦地讲述本国的基本概况,从人口、资源到GDP指数,一一开列商机“清单”。
由于缺乏对东盟市场的了解,许多中国企业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广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章远新称,博览会将助推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
其实,东盟各国优质的农产品、水果早已进入中国市场,以“新马泰”为龙头的旅游商品开发也方兴未艾。章远新称,东盟各国水产资源、热带农业和经济作物资源富饶,兴建公路、铁道、通讯、能源以及发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巨大,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处处有商机。
正是这张“特色牌”吸引东盟各国积极参展。目前博览会所有展位基本已经预订,为东盟十国特设的国家展馆和旅游展馆更是数次扩大仍不能满足需求。
为办好博览会,广西已是厉兵秣马。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路、海陆相通的省份,广西正扩大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大港口吞吐能力,建设深水航道、大泊位和集装箱港口泊位,疏通中国西部出海大通道。记者还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了解到,广西已增开南宁、桂林、北海机场与东盟国家的主要航线,密切与东盟各国空中联系。
但专家也指出,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中将不可避免遭遇同质化竞争,同为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有很大共性,如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等等。因此国内企业无论与东盟商品交往还是对外投资,都必须找到与其市场的有效互补空间。
按中国和东盟的协议,到二0一0年,一个拥有近二十亿消费者、GDP约两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一点二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将初步形成——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相信中国东盟—博览会将成为其中“永不落幕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