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苏州七月五日电题:为了再现“逝去的仙境圆明园”——访《圆明园盛时鸟瞰复原图》作者张宝成
作者周建琳
二十八届世遗会正在苏州召开,为迎接此次盛会而举行的国际书画赛展也在此间开展。在这些作品中实力派画家张宝成的《圆明园盛时鸟瞰复原图》震撼了参观者的心灵,今天笔者采访了张宝成。
最初的心愿
清晨,当记者比约定时间提前赶到苏州国际会展中心三楼《圆明园盛时鸟瞰复原图》展览处时,已有很多参观者早早地在那里排队等候张宝成的签名,他们中绝大部分是白发老人,很多人拿到了签好名的名信片时都忍不住地重复一句话,“张先生你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但当我用这句话来作为采访的开篇时,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却认真的跟我说,“我只是做了一件我想做的事情而已”。张宝成说,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代名园,被雨果誉为“月宫般的仙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却毁于一旦。而今,我书画圆明园全景图,是要让读者从中看到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灿烂辉煌,更希望能唤起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强烈民族意识。
最大的困难
张宝成说,圆明园相关资料太少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说,虽然圆明园被誉为“中华第一园”,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图片记载,圆明园昔日近百处仙境般的古典园林景观,园毁前留下的形象史料实在太少。乾隆九年由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只有一套,今存法国巴黎。圆明园盛期总平面图,也是迟至一九八九年才被发现的。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记住“仙境”逝去的痛楚。张宝成从一九八五年开始收集整理资料,一九九五年开始绘制《圆明园盛时鸟瞰复原图》。像搞一项既无参照本又受经费所限的科学研究一样,过程是寂寞而艰苦的。张宝成在绘制过程中每天六点起床,直至凌晨两点才休息,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少于十八小时。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圆明园巨幅全景图竟是在十平方米的斗室中完成的。而今再回忆起那段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一边坚持在斗室中作画的日子,张宝成依然感慨万分。
最感动的事
在六年的创作过程中,张宝成说他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但最令他念念不忘的是原任圆明园管理处主任张恩荫,他说《圆明园盛时鸟瞰复原图》能够创作完成,大型精美画册《逝去的仙境--圆明园》顺利出版都与张恩荫是分不开的。
张宝成说,刚到北京很多画家和研究圆明园的专家都异口同声地告诉他,要了解圆明园就得去找张恩荫,他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权威,多年来一直倾心研究圆明园的兴衰变迁,发表了《圆明园变迁史探微》和《圆明园大观话盛衰》等专著。虽然之前从不认识张恩荫,心里也没底但张宝成依然决定去找他,但令张宝成意想不到的是张恩荫竟然会放下工作陪他在圆明园里逗留了三整天,这是令他最感动的一件事情,因为很多官员来圆明园,张恩荫也从未用那么长时间陪着讲解过。在之后多次的交往中,张恩荫成了张宝成的挚友。